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芷芸茜燕
芷芸茜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39
  • 关注人气:1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景品之“芦雪广”

(2010-11-11 21:45:14)
标签:

杂谈

http://s10/middle/4c342b1ft94c7577565c9&690

http://s2/middle/4c342b1ft94c758ee6241&690

http://s4/middle/4c342b1ft94c759e59953&690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一处景观建筑,与栊翠庵、达摩庵并称为大观园中的“三庵”。有些版本也作“芦雪庭”。临水而建,是一处水边的农舍,推窗就可垂钓。

  《红楼梦》中对于芦雪庵的描述为:“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见于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红楼梦》中的芦雪庵,是姐妹们锦心绣口赛诗的地方,也是史湘云烤鹿肉吃的地方。以芦雪庵作为故事场景的部分主要集中于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探春邀二哥宝玉来这里,请柬上写的是希望他能“棹雪而来”,所谓“棹雪”就是乘船穿过雪花而来,从洪园所在地深潭口来这里,确实需要乘船;但姐妹聚会的时间是秋季,何来的雪花?原来这里芦苇丛生,每到秋季,芦花如雪,秋雪庵名字与《红楼梦》书中的芦雪庵名字本来就是一个意思,乘船穿过芦花来这里,正所谓“棹雪而来”。

芦雪广之谜

    芦雪广是大观园里最令人迷茫的景点,芦雪广美丽异常,却令人费解,曹雪芹给芦雪广布下了层层迷雾,仅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对芦雪广的不理解,芦雪广于是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有“芦雪庵”“芦雪庭”“芦雪庐”等不同版本,为此脂砚斋特别做了批语,强调芦雪广是正解第十七回,贾政游园,“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后文写芦雪广】按:广,音眼。就山筑成之房屋。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崖广。”各本或作“庵”“庭”“庐”,皆非。可见芦雪广这个地方在清朝时候就产生过各种不同的理解,但这些理解都是和曹雪芹对芦雪广的描写是不相符的。

    我们要肯定这不是曹雪芹和脂砚斋出错了,是读者没能理解芦雪广的精妙设计,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版本,这是曹雪芹的成功之处,曹雪芹把他的设计留给了能和他在心灵上对话的读者。

    个人感觉芦雪广是大观园中最美丽的风景之一,她的美不仅在于建筑本身的美,更在于曹雪芹对她的精心包装独道的设计,是仅次于内子墙和折带朱栏板桥之谜的第三号谜云。

    芦雪广在藕香榭水池的南岸,这就确定了藕香榭水池南岸有座山。

    芦雪广之所以产生这么多歧义,是因为芦雪广在文本中少一条来径,曹雪芹在红楼梦文本中明确交代了芦雪广有竹桥通藕香榭,但是怎么进芦雪广却是个谜。红楼梦在文本描述芦雪广时候说芦雪广的山在临水河滩之上,四面芦苇掩覆,进芦雪广难道真的要翻山越岭,如果是这样的话,贾母等人是不会会走这条路去藕香榭的。

    因此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只要找到芦雪广的来径,就能揭开芦雪广之谜。那么曹雪芹在文本中交代没交代芦雪广的来径呢?这还是要到文本中寻找答案。

    第三十八回,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顾名思义,亭子边的水域都是藕,也就是荷花,藕是藕香榭的藕;菱指的是紫菱洲的菱角;藕香榭有竹桥通芦雪广,竹桥指的就是这个桥;菱藕香深写竹桥的意思是菱藕深深的香气把竹桥都染香了。这说明竹桥在两者之间的水域上,芦雪广也在两者之间。这段文本说明了暖香坞、芦雪广和紫菱洲的位置关系。

   第二十七回,宝钗在潇湘馆门口,“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于是宝钗扑蝶,“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听见了红玉和坠儿说话,宝钗为了脱身,和两个人说,“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沁芳池的水和蓼溆汇合流往东南,那么沁芳池和蓼溆是相邻,宝钗说的河指的是蓼溆;宝钗说黛玉,“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这个山子洞离蓼溆应该很近,既然称为山子洞,那么蓼溆附近有山。蓼溆就在紫菱洲和芦雪广之间,离沁芳池也不远,宝钗说的这个洞可能就在芦雪广的山上。

    第二十七回,红玉在滴翠亭上,“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红玉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前”,凤姐在山坡上招手,说明凤姐在一个山上,红玉能看见凤姐招手叫人,说明这个山离滴翠亭不远,滴翠亭是沁芳池上的,沁芳池和芦雪广又很近,凤姐站的山坡应该是芦雪广的山;“红玉听说撤身去了,回来只见凤姐不在这山坡子上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红玉回来找凤姐,她看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说明芦雪广的山有山洞。

    曹雪芹为什么要接连两次描写这个山洞,这个山洞隐藏着什么秘密,值得曹雪芹这样描写。

    第十七回,贾政游园,“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庚辰双行夹批:伏下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等诸处,于后文一段一段补之,方得云龙作雨之势。】

    这些景点都是贾政路过的,贾政虽然没进去,但是对这些景点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写,这些景点和脂砚斋批语的地点应该是对应的关系,而我们找的是曲洞对应的是哪个建筑。曲洞就是曲折的洞的意思,它是某个建筑的特征。用排除法,很快就能发现,它对应的是芦雪广,是芦雪广的主要特征。“众里寻他千百度”,这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芦雪广的去径,山洞就是进芦雪广的路。

    现在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芦雪广是多么美丽的画面,设计是多么精巧,感叹下曹雪芹的妙笔,每个人都会有感慨的。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

    第十六回,“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裁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凿池说明大观园里原来没水池,是后开凿的,藕香榭水池开凿出来的土就地在水池南岸堆山,就是芦雪广的山,体现了山子野独到的设计。

    第十八回,“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荻,读音笛,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象芦苇,生长在水边。荻芦都是指的芦苇,而芦苇是芦雪广的特有植物,所以说“荻芦夜雪”匾额应该在芦雪广。

    芦雪广的竹桥暗接藕香榭,藕香榭是中轴线上的点,芦雪广也是,这样它的山洞就对着沁芳桥的北桥头,下沁芳桥就是芦雪广,所以贾母等人去藕香榭路过芦雪广,因为这是近路。

    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其中有“月窟翻银浪”一句,这句诗对应的是大观园的一个景点,那就是芦雪广的日月同辉景观。在芦雪广的山上用石头造一个月亮形的洞口,利用白天的日光,计算着日影出现的时间,将月牙洞折射于水面,产生月形的倒影,这时天上的日光与水中的虚幻月影,就构成了日月同辉的景观。

    计成的《园冶》书中云:“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风峦飘渺,漏月招云;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芦雪广完全符合这个建造理论。

    大观园的中轴线从北到南依次为:后园门-省亲别墅-藕香榭亭子-芦雪广-沁芳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