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别人记住你!

(2007-07-30 02:46:58)
标签:

商务

交际

沟通

文化

分类: 职场江湖

在中国,很多时候是先做朋友再做生意,以儒学为主的价值观中可以发现我们的先人早在儒学中初步的建立了人际关系社会学的理论,现今社会,内修功夫,外营人脉是大家的共识,借结识比自己更优秀的朋友,开阔自己的眼界,以协助事业拓展。深耕人脉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人际关系是一种长期投资,没有人知道何时才有开花结果,人脉的回馈是以各种形式展现在你的一生中,当你面对人生关卡、遭遇困境之际,往往能从好的人脉关系中得到指引或者帮助,或许,并非在事业上给予直接的帮助,但有可能几句话就会让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我制作的幻灯片中的许多故事,都证明了:与人结交,真心为贵。当你以利益为取向时,与人相交的时候就难免显得虚情假意,结果自然很难换得对方的真情实意。而人脉之所以有用,就是对方发自内心的认同你,珍惜这份情谊,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向你伸出援手。但是人的精力有限,随着人际圈子的不断扩大,怎样维持众多新结识的朋友?也许有许多课程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详述,在此,仅与大家讨论一些细节和个人的心得体会。

 

    先从名片谈起,当你在某个社交场合认识新的朋友后,第一件事情自然是交换名片。

    很多人,在活动或聚会当中,收到了很多名片,因为当时场面较乱,人比较多,不能一一确认,所以过后即便看着名片的名字,也记不起来名片的主人是什么样子了。而大多数人,是不习惯次日打电话一一联系的,当然若非必需,也没有必要(同样,对方也不会联系你)。这样一来,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不是很快有机会再见,一面之缘的这些新朋友往往就没有了后文,造成了人脉资源的浪费。可毕竟个人的精力财力有限,为了避免结识“新朋友”以后让他们的名片变成垫桌角的硬纸片,我也曾经苦苦思索,花费许多时间精力尝试各种有效率又有质量的维系不断扩大的人际网的方法,终于有所心得。现在整理一下和大家分享,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我是这样做的。每次出门,不管是聚餐还是聚会,首先准备充足的名片。接过对方递来的名片,接着做三步:默读两面、朗读姓名、得到对方确认后仔细收好。接过对方的名片以后,千万不要看也不看就收入衣袋,随手放在餐桌上更是不可取。这样做既不恰当,更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双手接过名片,认真地浏览上面的内容,特别是公司、职务和姓名。如果碰到对方姓名属于生僻字,一定要当场请问,这样并不丢脸;一般情况下,最好把对方的名字念出来,一方面可以得以确认,另一方面,对方听到自己的名字,会很愉快。要知道,对于自己来说,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莫过于自己的名字。注意,若对方的名片上没有印写职务,可以直呼其名,这样做并不失礼。若印有或知道了对方的头衔,也可以称呼其职称;最后要仔细地放入自己的名片包或者钱夹。


因为工作之便,有时候会带儿子接触一些朋友参加一些活动,不久前一次聚会结束回家的路上,孩子说起来他注意到今天晚宴一开始一位外国朋友的表现让他很赞叹。当晚出席晚宴的朋友中有一位是从美国来我朋友公司做短期实习的学生,在接受我给的名片时不仅是欠身离座双手接过点头示意,坐下后双手捏住名片认真阅读,然后仔细收入名片夹并注视着我(当时我正和其他人寒暄)。之后的交谈中得知,他不久就要回美国了,不管日后是否再有联系来往,可是他的这一系列谦虚认真的动作,让我觉得自己很受尊重,心里自然也很舒服,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若是之后再来中国我想我很乐意帮助他。

 

    聚会活动往往会在短时间内结交许多人,为了记住每一位名片的主人,尽可能地于第一时间在其名片上做一下注释,比如结识的时间,地点,经谁介绍认识,此人有某特殊才能等等。这样便于以后在整理名片的时候,收获的信息不仅仅是名片上的内容。及时把收到的名片加以整理归档也是个好习惯。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联系。说到联系方式,电话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但是它的缺点是费用比较高,而且如果无事相求或约定,人们不习惯很快地给新认识的朋友打电话,且有可能因为对方接到你的电话不记得你,而你还不得不加以说明,造成比较尴尬的场面。但若是你很会“打电话”,另当别论;感谢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可以充分地享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现如今,几乎人人都有电子邮件,如果收到的名片上印有邮箱,那么你和新认识朋友就有了一个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联系方式。而我要说的“好方法”也才得已存在。可是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的就是很多人虽然申请了邮箱,也印在了名片上,但是实际上很少使用,甚至根本没有用过。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结交一位朋友,获得一笔财富。发自内心地、真诚地表达你的感觉,告诉他/她你很高兴与其结识,是开始沟通的第一步。你可以发送手机短信,也可以打电话,但是我偏好使用电子邮件。

   我会写一个简短的邮件,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作为名片的补充信息,接着说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认识他/她的,然后表达一下自己结识新朋友的喜悦心情,最后送上自己美好的祝愿和良好愿望。我把这个邮件的主要内容凝结成10个字:相逢是首歌,认识你真好。同时,我会在附件中发送一份亲手制作的幻灯,与新结识朋友分享我对于缘分,朋友,友谊的理解与感悟。


这里要提醒的是,作为初次联络,切记不要在邮件里介绍自己的业务,更不要进行产品推销。从销售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一般情况愿意从“熟人”和朋友那里购买东西,而不愿意接受“生人”的推销的。这一点,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

   我就碰到一个这样的例子:在一次聚会上,我认识了一位女士,通过交换名片得知是做保险的,我在回来的当天(我的习惯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过夜)就给她和其他几位当天一起认识的朋友发了这样一封邮件。过了三天以后才收到这位女士的回信,问我是谁---尽管邮件末尾带有签名档。我只好再回信解释一遍。结果马上就收到了回复,除了简单的寒暄,还有一个附件,打开一看,一个文件是公司和业务介绍,另外一个文件是产品(险种)介绍和销售说明。

   ……

   第一封邮件发出以后,大多数情况下一定会收到很好的回应。绝大多数人对这样的邮件都会认真阅读的,而接着做出回应也就自然而然了。至此,关键性的一步就大功告成了。接下来就看你是否能够坚持不懈,经常性地和朋友保持联系了。

   交换一个信息,分享一段故事,沟通一个观点,请教一个问题,转发一个文档,提供一则新闻;说说人生经历,谈谈生活感悟,聊聊工作经验,无一不是和朋友保持联络的好题材,久而久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自然就熟络多了,这是从相识到相知的必经之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你坚持不懈,真诚付出,那么你的这份真诚,一定会感动别人,你的这份付出,就一定会打动别人,你的这份执着,就一会影响别人。做任何事情,不是看你多么有能力,而是看你多么能坚持。

  

   我自从接手青岛职业经理协会秘书处的工作以来,至今已是四年了。四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使自己结交了大批的好朋友,我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很大的支持。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帮助我的所有好朋友表达我深深的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