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 有感(一)

(2017-10-27 23:19:52)
标签:

章红艳

公益

琵琶

分类: 我的文章

语言之尽      音乐之

                                                                                                                       文/胡妍璐


      伴随着清冽甘美的秋末冬初,我们在22日迎来了第78期音乐文化讲堂,此次有幸邀请到了王次炤教授为我们带来“音乐的美及其鉴赏”,今天的讲堂可谓是济济一堂,这一方净土又迎来了更多懂得学习和渴望求知的人来加入到这个每月一聚的大家庭中。


    讲堂开篇王老师以柴可夫斯基一曲优美的《如歌的行板》为我们娓娓道来要怎么样细心去体味每一个音乐中所存在的关于美感的要素。

    

    王老师说道:“听音乐是一种体验,对音乐美的感受取决于听众自身的音乐听觉审美经验的积累。音乐的美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音乐音响中自身所包含的内容成分,听众通过直观的方式就可以感受到。主要包括音乐中所体现的基本情绪、风格特征、精神内涵。第二是作曲家运用各种表现的方式,模仿、象征或暗示某种形象,听众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到其中的视觉形象和文学性的表达。”只有一步步领略到了,你才能走进这件艺术品营造的殿堂。

       

    让人感悟深刻的是,当提及如何通过人们的想象力将音乐勾勒成画面时,王老师提出作曲家们会试图通过一种定向联想的方式去描绘它,从而让欣赏音乐的人能够去领略乐曲中所蕴含的丰富音符色彩和斑斓的音响世界:例如在海顿的《时钟》里,你能清晰听到时钟摆动的声音;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是经典的表现视觉的“交响诗”,曲子让你感受到广阔的平原、扑面而来的泥土芬芳;莫索尔斯基的《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通过音乐渲染情绪气氛,象征富人的趾高气扬、穷人的哆嗦;斯美塔那的那条《伏尔塔瓦河》穿过茂密的森林,流向远方;德彪西的管弦乐《牧神午后》,你可以嗅嗅那个夏日午后森林的独特气息。

       

    在满满一堂深入浅出的授课之后,王老师总结的那一席话,让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都找到了能够欣赏音乐的入口:“其实我们每一个听众,都能成为一名音乐鉴赏家,它取决于我们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我们自己的努力。”

       

    也正如章老师在讲堂最后对我们每一个人所说的那样,王老师用最真切而平实的话语,让我们踏踏实实领悟到了这些关于音乐之美,关于音乐鉴赏的深奥哲理,深感听了王老师的这一课,留在我们心里的是一种能扎进心里的对于音乐的感悟,和留给我们一份在当下最为可贵的沉淀,让我们能倾听自己的心声。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一个个渴望求知的眼神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章老师耐心地对每一个来到讲堂的朋友们一一进行针对性指导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感受音乐的美

——第78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有感

                                                                                                                             文/程语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哲学家柏拉图曾说:“每门学科都始于哲学而终于艺术。”因为音乐的不可名状,它才变得神秘又神圣。但同时,音乐又是非常容易接触、易被感知的。10月22日第78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有幸聆听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教授讲座《音乐的美及其鉴赏》,畅游在西方音乐经典作品中,聆听并感知音乐的美。


       之所以用“美”,我想不出更加具象且贴切的词形容欣赏时的愉悦。一段旋律像丝绸裹着浓浓的深情飘飘而来,随着主题的再次呈示,乐队声响愈加丰满,我打了个激灵,浑身的汗毛都立起来,感觉体内的激素又释放了一点,就连腿脚也摸得到心跳,跟着旋律轻轻地摇着头。这便是音乐的作用,还没待我准备好,音乐先声夺人拿下了我,从无到有,灌入人心只要一瞬间。听斯美塔那的这首《伏尔塔瓦河》片段,我还有更多感受,有时觉得将这种美妙用文字表示出来好像就会削弱对心灵的冲击。针对章红艳老师创办的公益文化讲堂,王院长特意安排用这样一首首经典作品解释如何鉴赏音乐。在他的引领下,我从最初级体会音乐的情绪,到后来感受音乐的风格和精神内涵。


       说到王院长带我们鉴赏的几部作品,我之前对他们的理解仅限于课上所学:分析肖邦作品中的变化再现;在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中标出所有和声;背诵以贝多芬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主义音乐特征……这些内容非常重要,于是我周旋在几门课程中。但就一部作品来说,和声、曲式、音乐史造就我对眼前这部作品怎样综合的理解?我好像有些答不出来。按照学校的课程,我学了不少“干货”。但因为经历太长时间的填鸭式教学,我似乎已经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科之间联想甚少。借助此次学习,我想正好可以利用之前的知识把这一首首作品再仔细品味一遍。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他曾对拿破仑的敬佩,便感悟的到《第三“英雄”交响乐》雄浑的气势;学习了德彪西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便可体味《牧神午后》细腻的音响色彩;熟稔民族乐派几位专家的爱国情怀,《伏尔塔瓦河》将更加波光粼粼、荡漾宽阔……章老师的公益讲堂从来都是极其安静的,这次来到课堂的人很多,沉静依旧。大家都在默默收获,快速的记着笔记。


     “音乐审美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音乐鉴赏者。”为了能听到更多作曲家的心声,通过理性介入后获得更多体验,也为了通过演奏的方式将音乐理解传递给更多听众,我内心掀起聆听和学习音乐的狂热。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无限,感受无边。我将继续了解音乐的美妙和伟大,同时通过未来自己的努力无限接近这样的伟大。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章老师跑着去给学生们上琵琶课堂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您的心中承载着满满的付出和期待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这一方净土又迎来了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每月一聚的大家庭中
                  


预告:第79期章红艳公益音乐文化讲堂
时间:2017年11月19日  14:00
地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书画频道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78) <wbr>| <wbr>有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