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有感 |
《小儿语》成年人知道多少?
文/陈红
每月一期的《章红艳音乐文化课堂》,今天又在奥体森林公园开讲了。烈日炎炎,游人稀少,据说今天37度?我背着宝贝琵琶,迈着匆忙的脚步,顾不上热,向奥体森林公园深处走去。 今天由张圣洁老师讲解古代歌谣体蒙学教材《小儿语》。《小儿语》是明代学塾的修身课本,民国时期被定为初小的修身教材。张圣洁老师是著名的国学专家,对文字有着极深的研究和造诣。我们已经跟着张老师认真地补课,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别看这些都是蒙学读物,我们成年人还真不见得都懂!短短的《三字经》,张老师就讲了六课,真是每个字都来自经典,每一句都有故事!
有的朋友可能以为这些都是给小孩学的,大人没有必要听。但是当我们学完以后,所有人都认为那种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为什么?下面就是《小儿语》片段,请大家看看,您是否读音正确?理解得如何?您是否能经常做到?
《小儿语》 明朝·吕得胜 (四言部分内容,——后面是我的理解简述)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wèi)慌张。——内心安详才能稳健做事;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做一个沉静从容谦虚的人;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对待人和物,要有耐心,不急躁;
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真正有内涵的大师不会到处乱说;
自家过失,不须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永远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
无心之失,说开罢手,一差半错,那(同哪)个没有。——原谅别人的小过错;
宁好认错,休要说慌,教(jiào)人识破,谁肯作养。——做人要诚实,有错认错;
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人讲话,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须强说。——讲话时尊重别人的感受;
当面证人,惹祸最大,是与不是,尽(jǐn)他说罢。——不要当众人面指责、批评别人,要讲求方式方法;
造言生事,谁不怕你,也要提防(dī fang),王法天理。——不造谣惑众;
我打人还,自打几下,我骂人还,换口自骂。——打骂别人等于招别人打骂;
既做生人,便有生理,个个安贤,谁养活你。——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世间艺业,要会一件,有时贫穷,救你患难。——学一门手艺有时可以帮助解决生存问题;
饱食足衣,乱说闲耍,终日昏昏,不如牛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无益于人生;
担头车尾,穷汉营生,日求升合,休与相争。——勿与低收入的人相争;
(这里我们学到古老的十进制单位:1担=10斗;1斗=10升;1升=10合(读gě);1合=10勺。)
强取巧图,只嫌不够,横来之物,要你承受。——若做巧取豪夺、伤天害理的事情,必遭天谴。
张老师还讲了《小儿语·六言》、《小儿语·杂言》,里面讲的全都是我们人之初应当学习的生活要领、品德启蒙教育。我想,如果我们成年人能够早点学习到这些,必定少犯许多错误!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学习《小儿语》,依然能够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包括教育孩子等各个方面,做出提醒。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如果家长有缺失,怎能培养完美的孩子?
比如,在《六言》、《杂言》中有这样的句子:儿小任情娇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在《小儿语·杂言》里,有这样的文字:话多不如话少,语少不如语好;天来大功,禁不得一句自夸;海那深罪,禁不得双膝下跪。一争两丑,一让两有。这些文字多么朴实而有益!不仅教育孩子,还提醒了家长!最后一句,立刻让我想到,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事:在一条窄路上,对头开过来两辆车,如果两车争抢道路,必定堵住道路,那就是“一争两丑”双方;如果哪怕一方谦让,则大家都能顺畅通行,那不就是“一让两有”吗?
多么简单的道理!在今天这个繁杂的世界,我们是否能够沉静立身,不去争抢?其实,回归到老祖宗的道德、文化理念中,我们的心就能回
到正常的自在状态;社会也会呈现有礼貌、尊重个体也尊重他人和集体的环境,这不是我们大家都期望的吗?
让我们边学习,边从自我做起。“知行合一”才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必须去经历的。
预告:第65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
时间:2016年7月24日
14:00
地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南园北门书画频道
14:00——16:00 文化讲堂
16:00——17:00 琵琶课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