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音乐沙龙
——端午特辑
老时间,老地点,老朋友,新朋友,不变的约定,别样的精彩。
011年6月6日(端午节)下午两点,那达慕文化酒吧,无与伦比的盛宴再次上演。实况记录:
在音乐厅里大家与演奏者的距离是非常远的,但在这里,我很希望能有近距离的接触,哪怕您坐到我们身边来都没有关系。在这里您能感觉到我们的呼吸,不用给我们更多的空间,让我们亲近彼此。有朋友说:“今天我们有活动,穿的都很休闲,这个样子来欣赏这么高雅的艺术,是不是不太合适。”我答:“这个环境也很休闲,但我们还是要很正式很认真的去完成音乐。我们不妥协与任何环境,只希望把最好的音乐用最正式的方式来演奏,无论环境如何,我们都会像在音乐厅里一样来表达。我们把最好的准备,最好的音乐为您呈现,您们安静的听音乐,内心和我们在一起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环境,有了完美的交流。”音乐厅文化是曲终叫好鼓掌,而戏园文化是随时叫停,随时叫好,这是我们最大的区别。在听音乐会之后,持续的呼喊是最有力的支持。
我前段时间去纽约参加了两个活动,一个是汉语教材国际性的大会。大家都知道孔子学院在国外已经有了300多家,但教材和教学的师资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次大会有很多世界性的语言学家,而我是唯一一位被邀请的音乐家,我被称为中国的“音乐符号”。我们是两种语言系统,一个是中国的音乐语言,我从事的是中国传统音乐,而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音乐可能是这个国家最优美的音乐语言,这是一种音乐的表达;汉语是一种文学文字语言的表达,这次大会可能是想把这两种结合起来。活动结束后,好多人感叹琵琶的动听,多么水灵的声响,那么的优美。就像白居易所说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当我们追求的声音达到了这种境界你就会对应上白居易的这首诗。
今天的演奏主要以琵琶为主,很多声部都由琵琶来完成。琵琶这件乐器已经有大约2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没有最早的实物,我们所看到的实物是唐代的,而这件乐器现在在日本。更早之前关于琵琶的资料只能在文献上看到。那是东汉的时候,琵琶是马上鼓,在那个时期,所有音乐的演奏都叫鼓。因为是游牧民族产生的,在马上的琵琶是斜着的,拿一个大拨子进行演奏。当时把阮、三弦等乐器都称之为“批把”。这个批把是由它的演奏法而得名,“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故曰:批把。只要用拨子,用这样两个技法演奏的乐器都叫“批把”。最开始是提手旁,后来是木子旁,最后是玉子头—琵琶。
(一) 弹拨乐器的演奏技法元素都是以点为基础的,今天向大家来演示点对点是怎么回事。
(1)点对点之琵琶:左手与右手的点对点,左手按音,右手拨弦,碰撞出的点。右手不拨,没有声音,左手不按,不能形成音高。只有左手按右手弹,才能产生音高以至于音乐。
(2)点对点之两把琵琶:乐器与乐器的点对点,必须都在一起,才能一致。
(3)点对点之两把琵琶与小琵琶:这个点是最基本的点,可是你想把它们对到一起的时候,这也是最难的点。如果有一个人不在一起,那就出现了“双眼皮”,如果很多人都没有对上,那就乱了。如果全部都对在一起,那它的声响是非常壮和有力的。
(4)点对点之两把琵琶,小琵琶,中阮:断开的演奏才可以充分展现点对点的魅力,如果是长音,那么余音的延留会掩盖错开的失误。这样的点是不可能弥补的,所以说这也是最难的点。
(5)点对点之两把琵琶,小琵琶,中阮,大阮:声部的变化让声音更加丰满,有了高音,中音,低音,这样的声音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点,就此变成了一个体。
(6)五件乐器线条的展示:弹拨乐的旋律线是靠每一个点来连接起来的,所以我称它为“虚线”,独具的虚线之美。《走西口》片段。
前段时间我们在电视台录制的音乐中有很多弹拨乐队保留的曲目,很多都是根据民歌改编的乐队乐曲,而这些恰好是弹拨乐的另一种风格,音乐线条的一种表现。
李袖语

演完出合影
每个人都很开心!
大家争着看相机里的合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