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红艳·“且弹且谈”了些什么?
文:蒋力
《中国文化报》
近千名大中小学生,还有儿童,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6月12日这天晚上,在合肥的安徽大剧院,欣赏了中央音乐学院章红艳教授的琵琶音乐会。年轻的学生,学龄前的儿童,能听懂琵琶吗?能在剧场里坐一晚上吗?虽然我听说章红艳去年曾在浙江嵊州、余杭和宁波做过这种性质的音乐会,好评如潮,但未亲见,带着疑惑,我于当天走进剧场,倒要看个究竟。
舞台一侧摆放着讲台,章红艳一袭红裙走上台来,先对眼前端坐的200来位小学生表示欢迎,也表示惊讶,她说没想到来了这么多小朋友。然后她向观众简单介绍了琵琶这件民族乐器,而且特别形象地解释:琵与琶,其实就是琵琶演奏中最主要的两种技法,琵向外,琶向内。然后,她告诉观众,听音乐应当注意的规则,最主要的是安静。静到什么程度呢?她说前天在安徽大学的音乐会上,她希望静到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那里的观众果然做到了。激将加联想的宣讲迅速奏效,场内的安静程度已超过了我的预测。章红艳开始演奏第一个作品,是与年过七旬的琵琶和三弦演奏家李国魂先生俩人的江南丝竹曲《行街》。作品短小精悍,轻盈欢快,奏毕即赢得一片掌声。李先生退场后,章红艳又站到讲台边,给观众讲为什么要鼓掌的道理,她说,刚才要求的静与现在讲到的鼓掌,都是音乐厅文化的内容,意在表示观众对演奏者的尊重,所以每个曲子演完后,一定要鼓到演员走到台侧,否则演员就很尴尬,也会影响情绪,还可能怀疑自己的演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当然,在掌声中,演员也会向观众鞠躬致意,这也叫互动。随后,她又告诉观众,要养成看节目单的习惯,这是为了对音乐会上要演奏的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现在就给大家一点看节目单的时间。这时,观众席的场灯渐亮,大部分人都赶紧低头阅读。我注意到,这份节目单上有乐曲介绍,简洁的文字,恰到好处。
第二个曲子是章红艳独奏的《龙船》,技巧超难,一气呵成,令人眼花缭乱。演毕,掌声更加热烈。
第三个曲子是章红艳与美国青年钢琴家约瑟夫·里卡多合作的《春江花月夜》。她向观众隆重推荐了里卡多先生,说他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但演奏中国作品比中国人还中国,去年一起在浙江演出后回到美国,就开始学中文,现在已能讲一些简单的中文了。里卡多确不怯场,他吐字清晰地说:“非常高兴再次来到中国。”也许是怕小观众对这首乐曲理解吃力,章红艳特地提到在美国和郎朗一起演奏时,郎朗用英文向美国观众介绍说,这首乐曲的意思就是Spring、River、Flowers、Moon、Night。
第四个曲子《阳春白雪》。章红艳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在香港,她曾和500人一起演奏;在大同,她曾和600人一起演奏;前天在安大,有一位艺术系的学生一起演奏;今天,是和合肥的30位小朋友一起演奏,中午,她和小朋友们一起排练了一个小时。在演奏中,她用眼神与每个孩子交流,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我相信,这次合作会在这30位小朋友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休息时我注意到,有个很小的孩子也随父母来听音乐会,我问孩子的母亲:多大了?答:两岁半。真不得了,1600人的剧场爆满,音乐会中,绝未出现喧哗、躁动,难道连这么小的孩子也一同进入了欣赏音乐的境界了吗?神奇!
最后一个曲子是《十面埋伏》,10位中央音乐学院的琵琶学子“埋伏”在观众席中,与台上的章红艳遥相呼应,一时颇有古战场人喧马嘶的意韵。返场,章红艳与里卡多联袂加演《土尔其进行曲》,她说,邀请美国人来演中国作品,用中国乐器演奏外国乐曲,都为的是探索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这台音乐会的名称叫“且弹且谈”,其含义一望便知,其用意令人钦佩,其效果立竿见影。合肥人说,这里的音乐会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欣赏气氛;章红艳说,只要有时间,她会到各地继续做下去,演奏之余,宣讲音乐厅文化;里卡多说,这次比去年的效果更好;我说,要是有更多的音乐家都能兼顾做些这样带普及性质的演出,那该多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