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汉语》教学析疑(1)

(2007-04-27 19:30:03)
标签:

文化

《古代汉语》教学析疑

1981年,我从安徽滁州返回贵大后,就承担“古代汉语”的教学任务。算起来,二十多年了,“古代汉语”的各种本子,差不多都教过,尤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使用最久,留下的问题也最多。现今,就以这个课本的课文顺次,将个人的看法写下来,希望于初学者有益,也许还有助于“古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

             郑伯克段于鄢

寤生:朱东润“文学选本”引旧注“寐时生庄公,至寤始觉,故曰寤生。一说,始生即开目者曰寤生。”两说角度不同。前说,姜氏“寐时生”,见《左传》杜预注;后说,庄公“始生即开目”,见《风俗通义》应劭注。课本用黄生《义府》“寤,通旁,逆”说,朱骏声说“寤,假借为牾,足先见,逆生也”。介绍新说,贵州大学教师张泽渡有《寤生确诂》一文,从众多中医古籍中考证,寤生指“婴儿初生闷绝不啼”。文载《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1期。

何厌之有:何有,古代常用语,犹言“岂有”。何厌之有,即何有厌(餍)。“之”是结构助词,是宾语“厌”前置的标志。南开大学《古代汉语》也不赞同“之”是“复指”。详见《试论“何有、何×之有”》一文,载《古代汉语研究》1996年第3期。

无使滋蔓:孔颖达解说“滋蔓”为并列式。标点:(滋)蔓,难图也。(滋)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必自毙:毙,倒下去。自毙,使自己倒下去。“自”不做主语,不是“自己倒下去”。

贰于己:先师张汝舟先生言:贰是二心,《左传》凡言贰于×,都是对本国的国君怀有二心,倾向了某。其弟子黄大荣对此有具体考证。文载《张汝舟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厚将得众:众,不指民心,指人,充当劳动力、兵员的人。张永言亦有此说。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相是指代姜氏,是说“不见你了”。

启之:启的本义是开门,引申为打开。此处用引申义的话,“之”得视为城门。

有献于公:有,表肯定;献是动词。详见《释“有献于公”》。

若阙地及泉:“阙,挖。”阙无挖义。《经典释文》“阙音掘”。当是:阙,通掘,挖。

纯孝也:《尔雅》“纯,大也”。赞扬颍考叔为大孝之人,似更确切。

其是之谓乎:是,代人,指代颍考叔。大概说的颍考叔吧!前有“颍考叔纯孝”,后有“孝子”一语,代“人”之意明矣。

             齐桓公伐楚

以诸侯之师侵蔡:以,率领,动词。下文“宫之奇以其族行”同。古汉语无介词。介词是西方文法硬套给汉语的。下有“以此众战”、“以此攻城”、“君若以力”皆是动词。

楚子使与师言曰:比较下文“楚子使屈完如师”。使…与师,使…如师,句型同,统一处理。与,如,同样是动词。

缩酒:贵州民院李家祥有《训“缩酒”》文,考证《仪礼·少牢馈食礼》、《仪礼·有司》中用“缩”的27例句,认定“缩酒”即“献酒”。“包茅缩酒”就是用包茅献酒。彝族的祭祀,在灵前平插一株扁竹叶,与郑玄引郑大夫说“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之状,几乎一模一样。彝族不叫“缩酒”而称之为“献酒”。周人用“包茅”,彝族用扁竹。

楚国方城以为城:张汝舟先生说,汉语句子分两种:动句、表句。动句是主语发出动作,表句是谓语描写、说明主语。见后附《语法管见》。楚国怎么样?“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这就是表句。方城以为城,也是一个表句。方城山怎么样?拿它当城墙。表句多,是

                                                                           

汉语的一大特点。同样,夜以继日,不是“以夜继日”,而是:夜,拿它来接续白日。视为表句。所谓“以夜继日”,宾语前置就太随意了,缺了“法”,就没有了语言。

无所用之:没有地方使用它。所,处所。与“有所×”“无所×”“何所×”并不一样。

                                                                      

             宫之奇谏假道,

玳在王室,藏于盟府:对文,玳作动词用。不必改变原句结构。

而以为戮:以(之)为戮。拿他们杀了。为戮,戮也。为谋,谋也。见《释“为”》。

况以国乎:前“以宠纮”,此“以国”,省纮不省以,“以”更重要,当是动词。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实、是,都是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汉语的结构助词古今皆有,是不应取消的,也不能取消的。视为“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就等于取消了汉语的结构助词。

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标点当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此“非德”,与下句“在德”相对;“民不和,神不享”相对。显然不是“德民”组合。

             烛之武退秦师

贰于楚:对晋怀二心,与楚亲近。

臣之壮也:之,用在主语、谓语之间,结构助词,变句子为词组(即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标志。下“邻之厚、君之薄”“君之所知也”同。

为晋君赐:双宾语。赐,名动同辞,此作名词,恩惠。“为”的直接宾语。为,施加义。

逢孙:读“逄孙”,复姓有“逄门”。殷纣王有臣“龙逄”,也作“龙逢”。下文有“逢丑父”,同。

              蹇叔哭师

勤而无所:所,处所。劳苦而没有稳定的驻地。“无所得”增“得”字解经。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师之出”主谓词组做“见”的宾语,“之”在主语、谓语间,是结构助词,变句子为词组的标志。只有王力先生的语法叫“介词”。

中寿:中读仲,去声,满寿。即“活够了”。等军队回来,“尔墓之木拱矣!”

所避风雨:所避,避那个。所,复指“风雨”。南陵,是周文王避那个风雨(的地方)。

              晋灵公不君

社稷之固也:汝舟先生言:固,通“祜”,福。旧注词义语法皆不合。如译为“巩固了”原文当是“则社稷固矣”。肯定“固”不是形容词。

衮职有阙:职,语助词。(俞樾说)阙,衮缺;补,补衮缺。

寝门:寝,正寝,犹后代的大厅。

三爵:《诗·宾之初筵》郑笺:“三爵者,献也,酬也,酢也”。涉及礼制,未注明。

宦三年矣:杜预注“宦,学也”。《礼记·曲礼》“宦学事师”。宦学连文。

为之箪食与肉:双宾语。“箪食与肉”,一筐饭与肉,是直接宾语。“为”的具体含义由直接宾语确定。

              齐晋嫐之战

从左右,皆肘之:从,无“站”义。《广雅·释诂》“从,就也。”走向义。

无所逃隐:所,处所。没有地方逃躲。                                 

将为戮乎:为戮,戮也。“为”不等于“被”,为即戮。                    

               楚归晋知轆

使归即戮:即戮,就死。让我回到晋国受死。

然则德我乎:德,名动同辞。德我,动宾式;不任受德,“德”是名词。

臣不任受怨:任受连文。是:任受·怨,任受·德。不是:任·受怨,任·受德。任受同义,即不受怨、不受德,才有“无怨无德”。

寡君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为戮,戮也。把(我)杀了。

重为之礼:双宾语。重,隆重。隆重地给他举行了送行的仪式。

               祁奚荐贤

于是羊舌职死矣:于是,在这个时候。是,代词,这里代时间。

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是,代情态。并不等于现代的“于是”。

祁奚于是能举善矣:于是,在这件事情上。是,代词,这里代事。

               冯谖客孟尝君                          

有冯谖者:有冯谖这个人。者,代词,复指“冯谖”。古语中,“者”无作语气词的。

以君贱之:认为孟尝君贱视他。

客我:拿我当客。不必用“以我为客”。“以…为…”有两解。

无以为家:为家,养家。有以、无以,古代常用语,意思是“有(无)…用来…”,是隐含,不是省略,不必补充。无以为家,即无法养家。不必补充为“没有(东西)用(它)来养家”。前有“无以缩酒”,即(祭祀时)无法献酒。

文倦于事,愦于忧:疲于事务,昏于忧劳。不理解为被动。

先生不羞:不当作羞辱。不用“以为”去解说。“以为”有两解,又不是意动。

衣冠而见之:衣、冠,名动同辞,自古皆有两用。不是“名词用如动词”,不是活用。

积珍宝、实外厩、充下陈:对文,积、实、充同义,都当充实讲。

以义耳:以,相当于“惟”,当“只”讲。薛正兴说:仅仅,以通已。

不拊爱子其民:拊、爱、子,三字连文。子同慈,不是“用如动词”,都是“抚育、关爱”义。

所以为君市义:所、以,两个单音词组合。所,代词,它;以,动词。“以”有两解:①因,②用。所以,因为它,表原因;所以,用它来…,表方式。此处表方式。

高枕而卧:枕作动词,垫起枕头;高枕,高高地垫起枕头。“高”做状语。

遣太傅赍…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标点当是: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常用词·62谢”作“封书,谢孟尝君。”“封书”是“赍”的内容之一。

高枕为乐:高枕,高高地垫起枕头。为乐,动宾关系。为是取、求、享受之义。

               赵威后问齐使

故有问:“赵策”故作顾,故、顾古通用。“顾”是转折连词。薛正兴云:故通胡,疑问副词,为什么……呢。薛说可取。

是助王养其民也:是,代人,这个人。同注⑵,指钟离子。

振困穷:振同赈。困穷,指困穷无告之人。

补不足:不足,匮乏不足之人。

彻其环濂:濂,韵书有异读,宜以《广韵》为主。他甸切,读田。

子其民:子同慈。抚育万民。

出于无用:从无用出发。无用,义近无为。并非“没有作用”。               

               江乙对荆宣王

果诚:副词,连文,连文同义,都是真正的意思。

虎以为然:以(之)为然。认为(它的话)是对的。“以为”是两个词,不等于“认为”,“觉得”。比照下文“将以为楚国透祥乎”注⑺。

                庄辛说楚襄王

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难句。主语:君王卒幸四子者。谓语:不衰。者,代词,指这种行为。“君王卒幸四子”是主谓词组做“者”的定语,组成偏正词组做全句的主语。

流四:流,奔波流亡;四,匿,躲藏。一动一静。

夫蜻蛉乎:夫,轻声,发语词,即语气词,并无指代作用,不必理解为“那个”。

以其类为招:王念孙改“类”为“颈”,可备一说。罗邦柱以为是“错简”。“以其类为招”五字当在“鼓翅奋翼”之后。黄雀鼓翅奋翼,与(以)其同类相招诱。(见1987年第2期《中国语文天地》)其说可从。

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王念孙《读书杂志》以为此十字为衍文,贵阳金正炜《战国策补释》云“不必为衍文”,是“错简”,当在“昼游”句上。这样,本段末句“夕调乎酸贋”,与下段末句“夕调乎鼎鼐”就协调了。

折清风:折,断,引申为伤毁之义。伤于清风中而坠落。

方府:四方所贡不能说“方”,纳于府不能说“府”。金正炜云:方府,楚藏名,犹鲁之有“长府”。

变作:作亦变也。《桃花源记》有“其中往来种作”,《孔雀东南飞》有“非为织作迟”。种作,种也;织作,织也;变作,变也。组合如同“为戮,戮也;为听,听也。”

                鲁仲连义不帝秦

过而遂正於天下:薛正兴文:过,过分、过甚。过而,即甚而、甚至。正,《史记》作政。甚至就为政於天下。为政於天下,即治理天下。

卒为天下笑:最终当做天下人的笑料。无被动义。

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俱、交,对文,同有“皆”义。《小尔雅》“交,俱也”。

子女:子,儿女的总称,大名;女,专指,小名。见《古汉语的词法·大名冠小名》。

为鲁连寿:双宾语。为寿,祝寿。

                 触龙说赵太后

必以长安君为质:“以…为…”句式。质,人质,抵押品。定要拿长安君当抵押品。

有复言……者:者,代词,代人,这种人。

徐趋:趋是正步走,表恭敬。《礼记》“步张足曰趋”,步张足就是一步步抬起(走)。

病足:足病。倒语。

窃自恕:“自”不做主语。自恕,宽恕自己,原谅自己。不必讲成“自己原谅自己”。

少益耆食:少、益,副词,连文同义,都有“逐渐”之义。

妇人异甚:汝舟先生言“句法同‘君美甚’。‘甚’是补语。异甚,特殊之至。”此句是形容词“甚”做补语,上句“甚於妇人”是形容词“甚”做谓语。句法不同。

持其踵:古人席地而坐,惜别时持足而泣。并非在车下摸着女儿脚後跟。

恣君之所使之:使,派遣。君之所使之,句法同“文王之所避风雨”。所,代词,复指风雨。

质於齐:质,读去声,动词,抵押。名动同辞。                           

             论 

学而○君子:指有德者,也可指有位者。

三省:三,多次。

传不习乎:(师)传(我)不习乎?紧缩句。

就有道而正焉:注释脱离原文结构。应注:接近有道德者以正定是非。

为政○学而不思则罔:罔即惘,迷惘,糊涂。  

思而不学则殆:王引之释殆为“疑”,疑惑,还是“糊涂”义。两者效果是一样的。

里仁○忠恕而已矣:钱穆“尽己之心以待人—忠;推己之心以及人—恕”。忠恕是实行仁义的着手处。恕是忠的消极一面,忠是恕的积极一面。

公冶长○不耻下问:耻,意动,不认为下问是耻辱。下,指学识、地位在己之下。

再,斯可矣:唐石经作“再思”,不省“思”字。斯,这,代“再思”。古语的转折在意会中,不是非用转折词语不可,如“匹夫(却)不可夺志也”。这—再思,(就)可以了。下面“闻斯行之”“闻斯行诸”同。“斯”不必理解成表转折的“就”。

颜渊季路侍:侍,立侍。钱穆:若坐而侍必别以明文著之。下有“侍坐”章。

愿无伐善,无施劳:施犹著也,表白、显露义。善,指德,良好的修养;劳,指行(去声),良好的行为。薛正兴云: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露(自己的)功劳。

雍也○有颜回者:有颜回这个人。者,代词,复指。

贤哉回也:颜回贤啊!强调“贤”,将谓语提到主语前。

述而○何有於我:於我岂有?即我哪里具备呢!孔子的谦逊可见。解释为“何难”、“不难”,有“伐善”之嫌。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有两种解释方法。主谓式:德不修,学不讲。宾语前置式:不修德,不讲学。两式都用了结构助词“之”。“之”是标志。在主谓之间,是变句子为词组的标志;在宾语与动词之间,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主谓式是正例,宾语前置式是变例。一般原则,用正例。《说文解字·叙》有“小学不修”,正是主谓式,也可以写成“小学之不修”的。

疏食:粗粮,古以稻梁为细粮,稷(小米)为粗粮。

不义而富且贵:不义,干不正当的事。义,用作动词。

泰伯○弘毅:汝舟先生云:弘同强,弘毅即强毅。刚强而有毅力。

仁以为己任:汝舟先生云:仁,主语,以()为己任。表句。同“方城以为城”。

先进○富於周公:汝舟先生云:周公、伯禽出为鲁侯,入为周公,所以鲁侯相沿得有周公之称号。

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我比你们长一天,即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

毋吾以也:毋用同“莫”。以,用也。吾以,以吾,用我。即“没有人用我了”。

则何以哉:何以,以何,做什么。“以”是动词。

且知方也:前说“勇”,指精神、斗志;此说“方”,指本领、技能。一虚一实。

比及三年:比及,连文同义,比同及,“等到”之义。

足民:倒语,民足。解释为“使民富足”,接前,便成了“可使使民富足”,反不通了。

暮春者:暮春这个时候。者,代词,复指。

夫三子者之言:夫,轻声,发语词。三子者,这三个同学。“者”是代词,复指。就不可能再将前面的“夫”看成“指示代词”了。

颜渊○斯谓之君子:这(就)叫他君子。斯,代词,这。

何忧何惧:岂忧岂惧。前有“不忧不惧”,知此不是“忧何惧何”。

敬而无失:失通砧,读以,放纵、随便义。“失”无放纵义。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粮食足;使兵器足;民,使之有信。用刘宝楠说。 

何以文为:何……为,做(干)什么,常用句式。中间可嵌入词语。“何辞为”,告辞干什么。下文“何以伐为”,使用武力干什么。“何以文为”,用文采干什么。“为”不是语气词。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文、质同等重要,不是“文质不分”。

吾犹人也:我如同别人(一样)。

虽赏之不窃:赏之,奖励他们(去偷去抢)。

宪问○世叔讨论之:讨、论,两个单音词,“非众人也,一人也。”与今之“讨论”不同。

又相之:“相”有虚实两解。“辅佐”义虚,“做(桓公的)相”义实。此处用实义为当。

自经:自缢。“经”不等于“自经”。

卫灵公○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人:无、有,副词,用在动词前,“无”表否定,“有”表肯定。

季氏○无乃尔是过与:汝舟先生言: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是同之。“尔之过”与下文“谁之过”呼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