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2007-11-10 10:12:12)
标签:

视觉/图片

走南北

看东西

拜“三孔”

文厚重

分类: 游记见闻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10月24日上午我们从泰山下来直奔曲阜市,中午在名雅杏坛宾馆用餐。曲阜商为奄国都,周为鲁国都,因“鲁城中有阜,逶曲长七八里”而得名。曲阜是孔子的故乡,以“三孔”(孔庙、孔府、孔林)闻名于世。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和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绝大部分西方人也对孔子尊敬有加,在西方孔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庙外城墙大门。孔庙坐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是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庙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合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庙第二道城墙大门。孔子殁后,以其故居三间为庙,岁时奉祀。隋朝时开始扩建,至唐代,已有正殿、两庑等建筑30余间。北宋天禧年间建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殿堂廊庑316间,明弘治年间奠定现存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所,“御碑亭”13座。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金声玉振坊。孟子评价孔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棂星门。为孔庙第一道大门,建于明代,原为木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改为石质。门高10.34米,圆柱上下两节,前后石鼓夹抱,两节相交加石戗柱斜撑。孔庙设门名灵星,喻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三字,系明高宗弘历题。棂星门之后是“太和元气坊”和“至圣庙坊”。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壁水桥。因护城河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而称“壁水桥”。桥栏、石柱雕刻得非常精细。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大中门。系金代孔庙大门,3间,建于金大定年间,明弘治十三年扩建为5间3门。今存建筑高9.42米,长20.44米,宽7.49米,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书门匾。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奎文阁。始名藏书楼,孔庙三大主体建筑之一。始建于宋天禧二年。明弘治十二年扩建为7间,3檐。乾隆十三年高宗弘历题匾。古代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古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故以此为名之。奎文阁为历代帝王赐书、墨迹收藏之处,它独特的建筑结构,又是中国古代著名楼阁之一。现存建筑高24.35米,长30.10米,宽17.62米,歇山黄琉璃瓦顶,结构合理,坚固异常。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有五门并列。“大成”是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大成门的雕龙石柱。大成门前后个有两根雕龙石柱。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杏坛。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而建造的纪念物,位居殿庭之中,重檐。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彩画用金龙和玺,规格很高。金代始建,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明隆庆遗物,高12.05米,阔7.34米,平面正方形,四面敞开,每面3间。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大成殿。始建于唐代,现建筑为清雍正年间重修,为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山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大成殿阔45.78米,深24.89米,殿高24.8米,殿基占地1836平方米,重檐九脊,黄瓦歇山顶。殿内有巨大的孔子塑像,孔子像两侧是颜回、曾参、孔及、孟轲“四配”的塑像,另有“十二哲”塑像。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大成殿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两条巨龙,飞腾于云彩之中,两龙之间有一宝珠,故名之曰“二龙戏珠”。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气势磅礴,是中国罕见的石刻艺术珍品。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御碑亭。位于奎文阁之后,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南八北五共十三座,东西排列。形制大同小异,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平面呈方形,三间见方。亭内存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石碑55块。孔庙里共保存了22块汉魏六朝石刻,汉碑数量在全国是最多的,历代碑刻也不乏珍品,被人们视为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宝库。其碑刻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明宪宗皇帝御碑。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此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在孔庙都举行祭孔大典,历代帝王或亲临孔庙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达数百次之多,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龙柏。传说乾隆皇帝来此拜谒时,走累了曾手扶这棵柏树休息,以后树上就长出龙脊。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宅古井。位于孔庙内,传说是孔子居此时的生活用井,清高宗祭祀孔庙时,刻碑建亭。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府大门。孔府位于孔庙东侧与之相连。孔府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衍圣公府(“衍圣公”封号为孔子嫡长子孙世袭)。孔府于1377年(明洪武十年)始建,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重修拓广,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扩修,现保存良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府大堂。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款上有公府大印、令箭令旗、惊堂木、文房四宝等。两侧是仪仗,气象森严可畏。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府占地7.5万平方米,九进院落,楼房厅堂463间。三路布局,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五间等,最后为花园。东路为东学,有家庙、慕恩堂等。西路为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等。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哨楼。孔府内宅戒备森严,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担水的长工不得进入内宅,只能将水倒入墙上的石流斗。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五柏抱槐。在孔府后花园里有一柏五枝、中生槐树,尤为人称道。五柏抱槐不分彼此,但柏槐秉性不移,长生的长生,落叶的落叶,互不滋扰。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林大门。又名至圣林坊,建于明代中期。孔林亦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墓地。初不过顷余,后经历代,特别是明清两次增扩,面积达2平方公里。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林二道门。公元前479年孔子葬于此地后,2400多年来其后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内坟冢已约10万余座,现存石碑4千余块,树木近10万株。孔林是我国现有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宗族墓葬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林洙水桥及石坊。石坊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桥始建年代不详,但金代孔林图中已记有此桥。洙水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同流经曲阜,孔子常讲学于洙泗之间,后人常以洙泗为儒家的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为纪念孔子,后人将鲁国护城河指定为洙水。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四周围以红墙,墓前立有明人黄养正篆书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附近有宋真宗、清圣祖和清高宗谒墓时的“驻跸亭”各一座。孔子墓比较简朴,墓前没有享殿、石仪,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土堆而已。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子贡庐墓处。位于孔子墓西。传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三年,独子贡守墓六年,实为尊师楷模,后人建房立碑纪念。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子墓南二百米处的亭殿后,有子贡亲手栽植的楷树遗迹。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子的孙子沂国述圣公孔及墓前的石仪。

 

至圣三孔——曲阜采风

    孔林中有环林大道,两侧古柏参天,游人可坐一种古式马车观览,更添别样情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