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我到蓬莱出差,办完公事后,在当地朋友陪同下,到著名的蓬莱阁及周边景点走马观花了一番。蓬莱阁的名气主要来自“八仙过海”的传说。相传,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蓬莱阁景区大门。多年前我在部队时曾来过蓬莱阁,那时没有这道城墙,景区也没有现在这么大,连门票也不要。现在可是今非昔比,门票也涨到80元了,周围还开发了很多景点。
人间仙景坊。位于小海西侧蓬莱阁游览区入口处,牌坊中间额题“人间蓬莱”为苏轼手迹。内二柱和外二柱分别镌刘海粟题写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越”的楹联,昭示此坊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则可做神仙之游。
丹崖仙境牌坊。此原为一座木构牌楼,久废,后按原式恢复。牌坊中间额题“丹崖仙境”四个鎏金大宇,为1964年8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所书。蓬莱阁建于海边的红色山崖上,这座小山也称“丹崖山”。
我们沿景区西侧的路线拾级而上,蓬莱阁核心景区内的建筑大多始于宋代,一座座古老的建筑连环相扣。
戏楼。蓬莱的魅力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源于神奇变幻的海市奇观和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据记载,城北海面常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飘渺,变化神奇。方士好事,编绘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构建了一个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引来了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的传说,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
天后宫。天后宫即南方的妈祖庙,蓬莱渔民众多,天后宫的香火一直很旺,祈求妈祖保佑平安。
冯玉祥将军手书的“碧海丹心”。
蓬莱阁。位于天后宫西北丹崖绝顶,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底层长14.8米,进深9.65米,四面回廊,明柱16根。“蓬莱阁”巨匾,为“清四家”之一、两广总督铁保手迹。
蓬莱阁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前方各筑偏房、耳房,对称分布。耳房亦做门厅,有道路联结偏房及登阁石阶。
普照楼,又名灯楼。位于蓬莱阁东北角的丹崖绝壁之上,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时为夜间行船导航用的标灯,楼体六棱,楼顶斗拱。后此灯楼导航功能渐失,现为蓬莱阁古建筑群重要建筑之一,它与宾日楼、吕祖殿等共同组成仙境蓬莱的特征性标志。
宾日楼,亦称望日楼。位于蓬莱阁东邻,建于宋代,为八角十六往双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楼体八棱,南侧与吕祖殿联为一体。
从蓬莱阁上放眼望去,海天一线,远方的岛屿即是长岛,也是我国北方唯一的海岛县。这里还是黄海与渤海的分界线,气象条件合适时,甚至能看到两种不同颜色的海水在此交汇。
我们返回走的是东侧的路线。首先看到的是吕祖殿,即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祖殿坐北朝南布局,由重门、正殿和东西两底组成,皆为庙宇式建筑。清光绪三年(1877年)知府贾湖、总兵王正起倡建。正殿为三开间硬山结构,北壁与宾日楼联体,长9.04米,进深8.05米。殿内设高台神龛,中祀吕岩(吕洞宾)坐像,左右侍立药童和柳树精。吕洞宾世称吕祖、纯阳祖师,被全真教奉为北方五祖之一,在八仙中最为出名,有关他的传说很多。
白云宫。位于吕祖殿之南。很早便有了“身到蓬莱即是仙”的说法,在这人杰地灵的神仙之地,广泛传颂着各类的历史掌故和神化传说,在蓬莱这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淀中熠熠发光,展现出神秘的光彩。
从这个位置看蓬莱阁,最能体现其风采。如果你到蓬莱阁,记着一定在这里留个影。
在蓬莱阁的东侧有古炮台两座,东炮台位于水门东侧偏北,沿水城东城墙向北突出37.46米,高出城墙4米,四周城堞,中央置古铁炮
l尊,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铸,重1吨。西炮台位于水门西侧,与东炮台略成特角之势,上置古铁炮1尊,亦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铸,重3吨。
水城入口——水门。蓬莱水城为中国最古老的军港,宋庆历二年(1042年)于此兴建停泊战船的刀鱼寨。明朝又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修筑水城。水城负山控海,地势险峻,其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瞭敌台、炮台、护城河等海港建筑和防御性建筑保存完好,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
水城内总面积27万平方米,南宽北窄,呈不规则长方形,分为北小海和南小海,现在仍在使用,主要停泊渔船。
太平楼。位于水城东北角平浪台上,楼前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塑像。
离开蓬莱阁,我们前往戚继光故居游览,首先看到的是原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的“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故居西侧有一座古牌坊,为“父子总督坊”。由花岗岩石雕坊,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坊高9.5米,宽8.3米,进深2.7米,为明朝廷旌表戚继光父子功绩而建。坊中间额书:“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山东备倭戚继光”。该坊巍峨挺拔,雕镂精细,是我国罕见的明代大型石雕珍品,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戚继光故居东侧也有一座相对的古牌坊,为“母子节孝坊”。也由花岗岩石雕坊,同样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是明朝廷旌表戚继光祖母阎氏贞节,父亲戚景通孝廉而建。坊大小同西牌坊,坊中间额书:“旌表赠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戚宁妻一品夫人贞节阎氏”、“诰赠特进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荐举孝廉戚景通”。该坊气势雄伟,构图丰满,同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戚继光故居大门。戚继光的远祖是在河南卫辉府,戚继光的六世祖戚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政权屡立战功,成为开国功臣,为了追念他的功绩,明政府授予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所以,自戚继光的五世祖戚斌开始,这里就一直是戚氏族人聚居的地方。到了清代,戚氏家族逐渐败落,祖居渐成废墟,民国初年,仅有的一点房产也授与他人。
现在重修的戚府,是按照明代建筑风格恢复的,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10平方米。明朝官员府邸建筑是有等级要求的,戚继光官级一品,按规定为五间五架,所以这里的厅堂全都是五开间。
蓬莱市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围绕蓬莱阁又开发了许多人文景观,这是“八仙过海”景区。
八仙过海景区在蓬莱阁景区的东侧,可与此相互遥望。
从八仙过海景区再往东,又正在新建“三仙山”景区,这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据《史记》等典籍记载,东海之上有三座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山上有仙人居住,有灵丹妙药,人食之可长生不老,因而引出秦皇汉武东海访仙求药的故事,并流传至今。三仙山景区就是把神话传说中虚无缥缈而又令人神往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真实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以满足人们拜仙祈福,祈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据说整个三仙山景区投资十分巨大,直观上建设标准就很高。景区门口有一大排大象雕塑,尚未运进园子里,颇为壮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