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工编织刺绣哈尼族童帽 |
分类: 手工 |
哈尼族缀银泡虎头式女童帽
通高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重418克。
面料:黑色真丝素库缎、各色真丝暗花缎及织锦缎。
里料:纯棉手织平纹布。
工艺:刺绣、编织、银饰缀饰。
这件童帽的蓝本是家中一顶旧童帽,整体样式接近中原虎头童帽,后有披幅。面料材质为黑色丝绒及各色印花布,里料为纯棉手织布,刺绣及编织用线为开司米毛线,钉缀铝制仿银饰。
此童帽为我妹妹幼时佩戴,经过长期的佩戴和清洗,又长时间的存储,本身已经老旧和破损。故以此为依据,结合哈尼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技艺,重新制作了一顶童帽。
制作流程及工艺:
一、准备纸样
首先将旧童帽平展后,于纸上描得裁片粗稿,经过各部分尺寸比对修改后制成纸样和原物进行对比,修改细节后最终定稿。纸样为帽身一片,额饰花纹一片。
二、挖云填彩
准备好素库缎,在背面平刮上一层薄浆糊晾干,经刮松后熨烫平整,此步骤是为了固定面料经纬以减少后续剪裁时的脱丝。
在素库缎背面,依纸样分别描下两片帽身和一片额花,注意四周都要留足1厘米的缝份。
因为童帽需要进行挖云填彩工艺(即进行挖镶填补刺绣),所以在需要挖剪的部分贴上双面衬,将需要填补上的各色暗花缎、织锦缎按照花纹形状贴在相应位置,熨烫牢固后将三片裁片裁剪下来备用。
裁下两片带胶铺棉的帽身备用。并熨烫在帽身面料背面。加铺棉的作用是补足面料不够厚实,且可以更有质感。
填彩的边缘以盘金绣刺绣技法进行固定。固定用的丝线需是彩色,一般以玫红、橙黄、天蓝、深蓝、官绿、淡绿等色常见,色彩的选用需避开填补布料之色,多运用对比色。
三、准备各色丝绦
这顶童帽上用到了几种不同样式的绦子:八股平纹窄绦子、连珠纹窄绦子、十四股平纹三蓝菱格纹绦、十二股平纹三蓝羽纹绦、八股三色绦子。其中,八股平纹窄绦子,用不同数目不同颜色的经纬线搭配出了5重不同的花纹来;连珠纹绦子底色有粉色、橙色及深红色3种。
挖云花纹周围的绦子用色一般要避开盘金绣固定的丝线用色,注意和填彩的颜色对比但需协调。


四、帽身合背脊、钉小梅花银泡
将挖云填彩并装饰绦子的两片帽身对合,缝好脊背和前额。在花纹绦子的外围再钉缀一圈小梅花形的银泡。
五、上里子及包边条
将帽身前额部分缝合好,然后将帽身下缘的缝份裁掉,以黑色素绉缎斜包边条对帽子下缘进行包边,边缘宽度0.7厘米。
两片里子在缝好脊背和前额后套入面料之内,此时里子和面料只固定上缘部分(上缘面和里都只留净份),固定的方式依旧使用的是斜包边条包边的方式,包边宽度0.5厘米。
六、额花
额花的工序同帽身,在盘金绣之后,下侧缝份从背面折叠固定,上部弧度裁剪出弧形,并用黑色素绉缎斜边条进行包边处理,包边宽约0.5厘米(素绉缎需背面刮薄浆一道,同面料处理,以下同)。在边缘处进行结边绣,使用自己合捻的丝线,使用到的颜色有湖蓝、艾绿、粉红、鹅黄、紫色。
然后在花纹间钉缀上小梅花银泡。
七、帽身结边绣及上下缘装饰
在帽身上、下缘进行五彩结边绣装饰。使用的丝线是自己合捻的真丝线,颜色排序为:粉红、鹅黄、宝蓝、玫红、艾绿。
在下缘结边绣之内钉缀一圈粉色连珠纹绦,上缘结边绣之内钉缀一圈橙色连珠纹绦及十二股平纹三蓝羽纹绦。
八、钉额花、钉大梅花银泡
将绣制好的额花钉缀在帽身前额,并在额花外围以此钉缀深红色连珠纹绦和八股三色绦。在帽身下缘钉缀十四股平纹三蓝菱格纹绦。
在童帽脊背上钉缀上大梅花银泡,银泡呈菱形纹分布。
九、里子以及装饰
将里子下缘折回并和帽身缝合,使用缲针。将帽檐部和帽上缘用挑针稀疏缝合固定,使童帽成型。
帽身后还有两条飘带,使用了月白色真丝暗花缎和粉色真丝织锦缎,飘带每边长31厘米,宽3厘米。两根飘带中部折叠后缝缀在一起,飘带两头固定于帽身两侧耳下。
用各色的丝绒做成小朵的绒花装饰在飘带以及帽檐耳上。在帽檐下钉缀上5组狮头牌面的铃铛,帽侧钉缀圆环并挂上银帽链。
结语
我的家乡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黄草岭乡,全乡以哈尼族为主,这里的哈尼族自称哈尼,互称为果宏(Goqhaoq)或腊咪(Laqmil),白宏(Beeqhaoq)和少部分阿梭(Alsol豪尼)支系居住。
这类哈尼族女童帽随区域不同装饰细节亦各有不同,装饰手法也多有变化,名称也随之不同,有称为Hulbu
哈尼族服饰喜用银泡装饰,依据银泡外观不同,则有siiqjul(光珠)、ceilbo(谷斗)、jaqma(蜂窝)等称呼。这顶童帽上使用的小梅花银泡即ceilbo(谷斗)银泡,大梅花银泡即jaqma(蜂窝)。
最后的一点感触
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快速发展,边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传统的手工艺却在快速流失。九十年代前的服饰讲究使用真丝面料,刺绣喜用蚕丝线刺绣,装饰真银银饰。但随后出现的色牢度高和耐摩擦的开司米毛线、便宜的铝制仿银饰,快速的取代了原来的材料。服装样式也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从三五年一变逐渐发展为一年一变。服饰上使用的银饰尤其是银泡不便于如此快速更替,便大量使用了铝制银泡;刺绣为了赶上这种潮流速度,也从手工制作逐渐变为电脑机绣,民间纷呈多样的图谱纹饰大量简化以易于厂家批量制作,用色也由灵活多变而变得越来越刺眼或死板;原来的服饰手工艺技艺因为费时费力,正在快速流失。而大量机绣绣片便利了民众的同时,使得搭配的混乱也一并出现了,即从原来一个地区、一个支系的服饰交流发展变为邻近地区和民族服饰互相借用发展,政府部门设计制作的舞台服饰更加加剧和引导了这种混乱。部分地区的童装也出现了成人化或者被摒弃的趋势。
我朝夕生活于此间,故此有感,制作了这顶哈尼族缀银泡虎头式女童帽。虽然可能像历代人将特立独行的潮流服饰斥为“服妖”一样,我也最终无法阻挡潮流前进的脚步,但我依旧怀抱梦想,希望借此能激起人们对传统审美的再审视,从而保留住更多优秀、精良、美丽的特色文化,使民族服饰向上、向美、向端庄、向经典而行,引导民族服饰文化健康传承、发展下去。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