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gr25_泽桑雍楠
mgr25_泽桑雍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321
  • 关注人气:3,7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儿也在清明节打秋千

(2013-04-02 08:52:38)
标签:

清明节

明代

宫廷

服饰

补子

分类: 服装研究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十几天内均属清明节。说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会第一印象里想到各种吃的,谁叫咱们的饮食大国,民以食为天呢。

   在清明这一天,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祭奠先人,去扫墓。同时有寒食传统。以及兼踏青游玩等内容,以下部分资料查找整理自网络。

   扫墓
   扫墓的源流很早就有。西周时代,周人对墓葬就十分的重视,设有专门的官员分别掌管王、侯、卿大夫、士的公墓和庶民的邦墓。《周礼﹒春官﹒家人》记载:“凡祭墓,为尸”,可见早在西周时就有祭墓之俗。《礼记。檀弓下》也记载了关于“哭墓”、“展墓”、“式墓”等不同的扫墓方法和内容。《孟子。离娄下》中有一个“燔间求食”的故事。虽然这个乞食的齐人成为了人们的笑柄,但却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战国时扫墓之风的盛行。
  
  
   除了扫墓,清明节还有其他的一些习俗,比如禁火(寒食)、荡秋千。这两项民间传说与介子推有关。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谋害太子了申生。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被迫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送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晋文公。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 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 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一起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 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在山下扎一个大秋千,派人在上面 荡起来,荡到最高处,看能不能看到介子推,结果一无所获。 又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 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从这个故事里据说还有了清明的另一项游戏习俗即——荡秋千。

   荡秋千作为游戏来说起源较早,但是清明打秋千则是后来的事情了。据《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唐代大诗人韦庄对当时清明节打秋千的描写尤为出色:“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撩乱送秋千。” 

   除了秋千,另外还有插柳、踏青、放风筝等等习俗,就不一一引述了。
**********************************************分割线*********************************************

   到了明代,宫廷里的清明节怎么过的呢。
   明代《酌中志》卷十九内臣佩服纪略:“自清明秋千与九月重阳菊花,俱有应景蟒纱。”卷二十饮食好尚纪略:“三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罗衣。清明,则"秋千节"也,带杨枝于鬓。坤宁宫后及各宫,皆安秋千一架。凡各宫之沟渠,俱于此疏浚之。竹篾排棚大木桶及天沟水管,俱于此时油艌之。并铜缸亦刷换,以新汲水。凡内臣院大者,即制席箔为凉棚,以绳收放,取阴也。圣驾幸回龙观等处,赏海棠。窖中花树尽出,圆圃、台榭、药栏等项,咸此月修饰。富贵人家,咸赏牡丹花,修凉棚。”

   可见宫廷的清明节是以赏玩为主,主要内容就是换穿应季的衣料,搭配应景纹饰,然后是戴柳枝,打秋千。上面引述资料中提到,清明宫廷打秋千至少从唐代就已经流行,到明代晚期依旧如此。
   
   至于应景的纹饰,明代喜好从日常的花鸟虫鱼,四时景物,节庆活动中归纳总结并设计出来,那么清明节的纹饰主体当属“仕女秋千”无二了,这个纹饰主题可做成补子,缀于衣服胸背。也可以是膝裤等其余服饰内容。到如今依旧可以在明代服饰文物中可以发现: 

龙儿也在清明节打秋千明 洒线绣绿地五彩仕女秋千图经皮,原物可能是作为补子来使用的,中间对开,应该是缀于对襟衣服之上,后来用于经皮罢了。

龙儿也在清明节打秋千

龙儿也在清明节打秋千
这两图是明代定陵出土的绣仕女荡秋千紬膝袜的实物图和纹饰线描图。当中可见柳树桃花海棠,以及仕女在荡着秋千。直接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春光游乐场景。
 
   上面的纹饰似乎总感觉女气了些,宫眷妃嫔们有得穿戴又有得玩耍,其实蛮惬意。那么作为皇帝来说,是不是只能作为一个观赏者了呢?以前就挺好奇的,但是没想到,爱热闹爱玩耍的明代人一点也不落伍,这皇帝也是有荡秋千的补子的,只不过主角从仕女变成了龙,以符合皇帝的身份。

龙儿也在清明节打秋千
明 洒线盘金绣龙纹秋千圆补(直径36.195 cm)纳尔逊博物馆

   此圆补在纱地上以洒线绣的技法,用衣线刺绣地子的菱形几何纹。以绒线刺绣了圆补底部的海水江崖,并清明时节的牡丹、海棠等花朵,四周云纹飘荡;圆补当中则是四条盘金龙,左右两条似乎是作为秋千架的支撑,当中两条龙则双爪抓着绳索,双爪则踩于踏板上,龙嘴张开,似乎在荡秋千的同时不断的嬉笑。很是嬉皮可爱,憨态可掬。由此可见明代龙纹设计的活泼多样,不拘一格。且能保存到如今,真真是难得了。


ov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