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传统备受关注,很多传统文化都逐渐升温。升温的背后,是很多人付出的努力。在挽留或者找回某一项传统文化、技艺的时候,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本人不才,不是什么大家,但是喜欢手工,也喜欢传统,结合自己多年的时间,来说说一些想法。
比如说做衣服吧,传统手工剪裁、制作衣服已经少见。我们试着探寻的时候,是要多观察留下的实物,多阅读一些考古的报告,研读里面的数据,描述,线图,按照实物和剪裁图原原本本的来制作几件甚至更多,细节上需要不断挖掘传统的处理方法,这才是正路。
当我们还没掌握这点的时候,就想着用现代的、西化的剪裁手法去制作和分析,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心里正美滋滋的时候,就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没有学会走,就开始跑了。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既不传统也不现代,不中不洋。(或许可以称为一种艺术,但是绝对的不是传统)
朋友们问我,白织金缎竖领大襟长袄这衣服,背后如何就能如此显腰?
更有人猜测,在背后中缝处收腰了。什么叫“中缝处收腰”?这其实是个十足的西式剪裁的概念了,一旦中缝处收腰了,就成了“省”了,省是因为平面的布料包裹立体的人体产生的多余的量,比如有胸省,腰省,领省……,而且单背后收腰,前面不收,那衣服前后腰宽不一致一,意味着衣服就完全铺不平了。
我做的那件竖领袄子背缝有铺不平么?,显然没有。既然没有,也就没有用省道的西式剪裁方法(中缝处收腰)。至于为什么没用省道还能有那种效果?我希望朋友们能自己亲手尝试下,撇开那些现代剪裁理念,不要小看了古人,也不要觉得古人的衣服这里不合适,那里太夸张,然后自己一通改改,最后沾沾自喜到处炫耀。还妄加揣测别人的衣服,其实一切都是那么简单,不需要这些花哨的手法。
说到底,探寻手工的路说简单也简单,现成的大东西就在那里,我们仔细看,虚心学,照着做就行。不要胡乱添加自己的小聪明,更不需要猜测。我们需要的是把传统手艺当老师,认真学习,而不是一面小看着她,一面自己动手来改造,又说传统就是自己做的这样子,但是,你尊重过传统,你做过她的样子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