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衣冠大臣服饰历史冠服公服常服人文/历史明朝汉服文化美图原创图 |
分类: 明代舆服 |
原创:明 舆服 大臣公服、常服
**************************************************************
文武官公服(三品)
------资料引用自明会典
公服
在京文武官、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謝
恩、見辭、則服公服。在外文武官每日清早公座、亦服之。 【見職掌】後常朝止便服。惟朔朢具公服朝參。其武官應直守衛者、不拘此服
洪武二十六年定
文武官公服、用盤領右衽袍。或紵絲紗羅絹從宜製造。袖寬三尺。一品至四品、緋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綠袍。未入流雜職官、袍笏帶、與八品以下同
公服花樣、一品用大獨科花、徑五寸。二品小獨科花、徑三寸。三品散荅花無枝葉、徑二寸。四品五品小雜花紋、徑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雜花、徑一寸。八品以下、無紋
帕頭、用漆紗二等。展角各長一尺二寸。其雜職官員帕頭、用垂帶
笏、依朝服為之
腰帶、一品用玉。或花或素。二品用犀。三品四品用金荔枝。五品以下用烏角。(革呈)用青革、仍垂撻尾於下。靴用皂
凡公侯駙馬伯公服、服色、花樣腰帶、與一品同○凡文武官公服花樣、如無從織買、用素隨宜○又令、凡內外未入流雜職官、帕頭展角與入流官同。不用垂帶
****************************************************************
***************************************************************
文官常服(三品)
-----资料应用自明会典
常服
洪武三年定
凡文武官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一品玉帶。二品花犀帶。三品金鈒花帶。四品素金帶。五品銀鈒花帶。六品七品素銀帶。八品九品烏角帶
二十六年定
公侯駙馬伯、麒麟白澤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鴈。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風憲官、用獬廌
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犀牛海馬
凡常服制度。洪武二十三年、令官員人等、衣服寬窄、以身為度。文職官、衣長自領至裔、去地一寸。袖長過手復回至肘。袖樁廣一尺。袖口九寸。公侯駙馬、與文職官同。武職官、衣長去地五寸。袖長過手七寸。袖樁廣一尺。袖口僅出拳
凡束帶。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駙馬伯、與一品同。雜職未入流官、與八品九品同。
***********************************************************************
绘制的效果图,分为正面和背面
***********************************************************************
细节展示和讲解
网巾
(朝鲜的懒收网)
**************************************************************************
幞头
展脚幞头,和公服搭配,展脚每边长一尺二寸,现有孔府传世衍圣公展脚幞头一顶。明初的展脚幞头承袭宋,展脚平直,后来两端逐渐上翘,明亡后,戏曲中,多见展脚两端有两折的。
圆角幞头,比较多见,帽翅比较方圆,官员也常服用,在流传下来的画像中,除了和补服搭配外,也可见和道袍类的服装搭配的。有上海卢湾区明潘氏墓出土的实物可见。
*******************************************************************************
袍
公服和常服袍都是圆领,形制相当,稍有区别。
公服袍,圆领,大袖,袖宽三尺,袖长过手挽回可至肘部,从画像上看袖口多收拢;有摆;衣长距离地面一寸。以服色和暗花区分等级,一至三品为绯,五至七品青,八九品绿袍;暗花:一品大独科花(团花),径5寸。二品小独科花(小团花),径3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散排的写生形摘枝花),径2寸。四、五品小杂花纹,径1寸5分。六、七品小杂花,径1寸。八品以下无纹。我绘制的官员为三品,服色绯,暗花为摘枝无叶的牡丹花。
常服袍,圆领,中袖,袖宽从出土实物来看,多为50厘米左右;文官袖长过手挽回可至肘部,袖子收口,开口为九寸,出土实物基本是18厘米;武官袖长也过手,但挽回距离只有七寸,袖子收口,开口只能伸出拳头;文官衣长距离地面一寸,武官衣长距离地面五寸;有摆。以胸背的补子区分等级,用色除规定的禁色外不拘,袍料多有暗花。我绘制的常服袍为红色,暗花为折枝牡丹,孔雀补。
摆
横摆(多叫插摆,但自以为插摆多见于戏曲),从袍身前后片左右各接一幅同一身的布料(明末以及戏曲摆为不同一身的布料,布幅窄小),前后皆打褶(一折、两折、三折不等,明末摆幅减小,不打褶),这样以使摆幅减小,然后自然悬垂(此系本人观点,从徐显卿宦迹图观察结合部分出土实物的剪裁图以及南京复原的圆领袍来看)。
补子
也叫胸背,以各种不同的飞禽走兽表示官员的等级,为明清两代特有的品级标志,这次绘制是以三品文官为蓝本,故补子为孔雀补,孔雀补出自泰州徐氏夫妇墓的孔雀补,配色根据出土简报描述结合现有彩色明代官员孔雀补画像来综合绘制,明风浓郁。
*************************************************************************************
革带
革带用青绮包裹,里为皮革或者硬纸板(出土实物有硬纸板的),上面金线三道,带跨常见为20,以带跨的材质区分等级。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鈒花。四品素金。五品銀鈒花。六品七品素銀。八品九品烏角帶。为节省时间,我绘制的三品钑花金带为素面。
牙牌
牙牌,多用象牙雕刻,配以丝穗,悬挂于革带上。牌上印刻官员姓名、职位不等,是明代的身份证,也是出入皇宫必备的身份证明物品。明代普通官员的牙牌实物难得一件,朝鲜存世或者出土的牙牌倒是不少(朝鲜称为号牌或者户牌,材质不一,功用于明朝相当)。关于牙牌的穗子,初期比较短,不能完全遮蔽牙牌,但是到了后期,穗子加长,牙牌往往被穗子淹没。从官员常服画像和朝鲜实物可以得知以上结论。
靴
公服和常服搭配的都是靴,此种靴是用以表明身份的靴,因此也叫官靴,形制为六缝靴。精致的官靴多会在六缝的基础上再增加两缝(其实是多在鞋头部分又划出一道细长的部分),使其更加的美观。
关于明代的靴制有一下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