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图片欣赏 |
分类: 山川揽胜 |
雁门关,在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20多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及其它杨家将士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雍熙三年(986年),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明清以后,关城屡有重建。
雁门关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东南有练兵的校场。西门外有关帝庙,东门外有靖边祠。两关之间用石砌长城相连,并建造了敌楼、烽火台等,形成一组完整的防御体系,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长城段之一。该段长城全长5033米,墙高6-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每隔120米左右,建烽火台和敌楼各一座,在险要的地段,还设置了堡寨、壕沟和暗门等。它的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最终与外长城相连。
塔内放置的杨家将塑像。
雁门关,不仅是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很多英雄典故以及人文历史的见证。“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巍巍长城,历经沧桑,风光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