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海公园掠影

标签:
摄影欣赏休闲 |
分类: 北京纪行 |
“让我们荡起双桨……”美妙的歌声引起多少人美好的回忆。而北京北海公园正是荡起双桨这首歌的发源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主要由北海湖和琼华岛所组成。面积68公顷,其中水面约39公顷,陆地为29公顷。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王朝的皇家"禁苑",已有上千年历史。
琼华岛简称琼岛,岛上建有白塔。岛高32米,周长913米。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另据神话传说,琼华是琼树之花,生长在蓬莱仙岛上,人吃了可长生不老,此亦表示该岛是仿瑶池仙境建筑的。清初,曾在山顶设置信炮台,由八旗军驻守,居高临下望全城,一旦有警,便可立即发出信号。永安寺位于白塔山南麓,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是清世祖福临应西藏喇嘛恼木汗之请修建的 。
九龙壁。是原大圆镜智宝殿前的影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高5.96米,厚1.60米,长25.52米。壁的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而成,两面各有九条彩色大蟠龙,飞腾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壁上共有大小蟠龙635条。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唯独这座是双面壁,它是中国琉璃建筑艺术的精华。
快雪堂。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 1775 年),院内有澄观堂、浴兰轩两座大殿。四周由彩绘游廊连接,快雪堂东西两侧的游廊内嵌有晋代至元代二十位书法家八十篇墨迹石刻四十八方,其中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乾隆皇帝所做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
阐福寺。明代太素殿旧址,清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将这里改为佛殿,赐名为“阐福寺”,成为清代皇室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 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 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细镂花纹,殿内高处悬挂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窿团龙藻井,十分庄严。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整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殿内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二百二十六尊罗汉佛像,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胜境,故有“罗汉山”和“海岛”之称。
西天梵境。又称大西天,东临静心斋,西与大圆境智宝殿相依,南与琼华岛贯成一线,是北海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于 1759 年重修,并向西扩展,1980 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
静心斋。占地面积约八千七百平方米,是北海最精巧的一处园中之园,原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在扩建“西天梵境”时修建了静心斋(当时称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园内主要建筑有镜清斋、抱素书屋、韵琴斋、碧鲜亭、焙茶坞、罨画轩、沁泉廊、枕峦亭、石桥等。静心斋东枕山,西倚寺,南面沧波,园内亭、榭、廊、轩、石桥、水池、叠石、假山以及楼台,殿阁建筑形式既不失北方园林宏伟壮丽的气魄,又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的情趣。
濠濮间。是北海公园的一处园中园,“濠”与“濮”均为中国古水名。据《庄子.秋水》载,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鱼儿出来了,鱼儿真快乐。”惠施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鱼之乐?”庄子反驳说:“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鱼之乐?”据此人们修此小园,园内小桥几近水面,以供帝后观鱼、垂钓,乾隆皇帝曾在此园宴请大臣。
琼岛春阴碑。为金代“燕京八景”之一,立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碑身正面携刻乾隆皇帝御书“琼岛春阴”四个大字,其它三面分别携刻乾隆题诗。
阅古楼。平面近似椭圆形,实为两个半圆左右围合而成的上下两层楼,楼形别具一格。楼内沿墙壁镶嵌着由梁诗正等奉命编次的魏晋以来历代名墨迹的钩摹石刻,共495方,清代帝后常来此阅赏古代翰墨。楼内四壁嵌满《三希堂法帖》石刻,这些是中国古代书法集成的石刻珍品。
万佛楼石碑。立于清乾隆三十五年,石碑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文镌刻乾隆御制《万佛楼落成瞻礼诗》。
铁影壁。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铁影壁原是建德门(今德胜门)外一古庙前的照壁。明初,此壁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前(今铁影壁胡同内),1947年壁身移至北海公园。
后一篇:【北京】天桥与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