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北海团城第三十八届菊花展采撷

(2017-09-27 10:36:28)
标签:

摄影

欣赏

休闲

分类: 北京纪行

  团城承光殿前庭院中,有一座蓝顶白玉石亭,名玉瓮亭。亭中的石莲花座上有一个杂色墨玉瓮,直径1.5米,周长5米,高70厘米,重3500公斤。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为犒劳将士而特制的酒瓮,“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雕成于元代至元二年(公元1265),原名“渎山大玉海”。瓮身四周刻有云涛、胶龙、海马,鱼龙出没,波涛汹涌,其雕刻之精美,形象之生动,堪称鬼斧神工,向与承光殿内的白玉佛合称团城二绝。大玉瓮原先置于琼华岛广寒殿中,后来广寒殿倒塌拆除,大玉瓮便辗转流落到西华门外真武庙里 ,“明珠暗投”,被道人当做菜瓮使用。乾隆十年,乾隆皇帝终于发现玉瓮原是皇家御苑之物,于是“千金购得”,移置北海团城的承光殿前,并建石亭加以保护。乾隆亲作《玉瓮歌》刊刻其上:“元史世祖至元间,初成渎山大玉海,敕置广寒碧殿中,逮今五百有余载。青绿间以黑白章,云涛水物相低昂,五山之珍伴御榻,从臣献寿欢无央。监院道房曾几历,仍列承光似还璧,相望琼岛咫尺近,岂必铜仙独泪滴。和阗玉瓮昨琢成,质文较此都倍赢,周监在殷殷监夏,一经数典惕予情”。

  承光殿是团城的主体建筑,初建于明代,原为圆殿,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重建时改为方形。大殿座北朝南,重檐歇山顶,四周推出单檐卷棚抱厦,使其殿宇平面呈折角的十字形,号称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样子与故宫的角楼一样玲珑工巧。殿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绿剪边,飞檐翘角,殿内中央有四根巨大的井口柱,井口天花之圆光为二龙戏珠,岔角绘鹤。柱上均有楹联。前面为清咸丰皇帝御笔“九陌红尘飞不到,十州清气晓来多。”后边为慈禧御笔“七宝庄严开玉镜,万年福寿护金瓯。”北面正中有一砖砌的须弥座,座上的木刻雕龙佛龛内供奉着一尊白玉释迦牟尼坐像,像高1.6米,用整块纯正的白玉雕琢而成。玉佛像面容慈祥,光泽清润,头冠及衣褶中镶嵌着红绿宝石,光彩夺目。相传为清代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明宽和尚从缅甸募化奉献给慈禧太后的,慈禧还亲笔题写了联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团城内的各种珍奇古玩被洗劫一空,这尊搬不动的玉佛成了他们的出气筒,玉佛右臂上至今还留着侵略者砍下的刀痕。

  团城是明代重修时的城墙,并将东南二处水面填为平地,基本上形成现在的规模和四周环境。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建承光殿,将原半圆殿改成十字形平面。乾隆年间进行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城台高出地面4.6米,周长276米,面积4553平方米。东、西两侧城墙下各有随墙门一座,上建门楼,东为昭景,西为衍祥,入门可沿蹬道登至城顶台面。蹬道处各设罩门,城台上建筑布局采取对称中兼以园林的布局手法。承光殿为全城台的中心,其南有玉瓮亭,其北为敬跻堂,组成了城台的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有古籁堂、余清斋东庑和西庑等。朵云亭、镜澜亭高踞假山上。整座城台黄瓦红墙。金碧辉煌的古建筑间,遍植数十株苍松翠柏。承光殿中间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各推出抱厦一间,整个平面呈十字形,正中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抱厦为单檐歇山卷棚式,覆以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飞檐翘角。上檐重昂七斗,下檐及抱厦重昂五斗,殿内施大点金旋子彩画。玉瓮亭内玉瓮为元代作品,体积大,雕刻精美。团城为收费景点,门票1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