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是泰山脚下色彩最丰富的季节。松柏墨绿、银杏金黄、枫叶火红、卫矛深紫……层林尽染,五彩缤纷,仿佛一幅印象派的巨大油画。
泰山树种丰富,山脚下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在树林中串行,璀灿的阳光照在红黄绿相间的树叶上,迷人的景色无不使人心旷神奕。
丽日蓝天下,一片嫣红如火如荼。

橙黄的柿子还挂在树上。

成片的橡树林,赏心悦目。
松柏苍翠,傲然挺立。
黄红相间,色彩斑斓。
丹枫流彩。

黄栌火红。
红果眩目。
几只黑喜鹊嬉闹在树林中。
泰山经石峪石刻,在泰山脚下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石峪为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用笔安详从容,风神淡泊雍荣大度,结体奇特斜倚相生,被尊“大字鼻祖”和“榜书之宗”。
普照寺位于泰山南麓凌汉峰下,传为六朝古刹。游人不多,静谧肃穆。
普照寺为金大定五年奉敕重修,题为“普照禅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后屡遭兵燹。明宣德三年高丽僧满空禅师在泰山20余年,复兴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余人。道光年间建佛阁,光绪六年重修正殿和配殿,建国后又多次修缮。
冯玉祥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1932年至1935年间曾两次居住泰山普照寺正殿后的一座二层小楼里。在此期间,他创办了15所武训小学,出资修建了大众桥,为当地人民做了不少实事。1990年,原冯玉祥故居扩建为冯玉祥泰山纪念馆。
纪念馆院内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的半身石雕像。
纪念馆展厅内,大量图片、文字、实物,记述了冯玉祥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冯玉祥墓在泰山脚下大众桥东侧,1952年破土动工,1953年10月15日安葬。墓壁上正方横镌郭沫若手笔“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外嵌冯玉祥先生侧面铜质鎏金浮雕头像。墓阶4层,共66级,象征他一生渡过了66个春秋。
泰山脚下范明枢先生墓。范先生是泰安徐家园人,曾任省立曲阜第二师范校长,“七·七”事变后,范老组织泰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和泰安县民众总动员会,以七十高龄,为抗日而奔走号呼,尊为“革命老人”。
1950年修建的范老墓园,石栏环围,中间立“故山东省参议会范议长明枢之墓”碑。左右分别是林伯渠、谢觉哉题写的“革命老人永垂不朽”、“永远是人民的老师”墓碑。
墓室东门前立石碑,正面刻有“精神不死”大字。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泰山下万仙楼北部,为纪念解放泰安时被敌机轰炸而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方锥体碑首,南面贴金题额“革命烈士纪念碑”。石栏环绕,古柏掩映,庄严肃穆。

斗母宫位于泰山龙泉峰下,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因为有龙泉之水自西北山崖而下,环绕宫墙东注中溪,所以古称“龙泉观”,是泰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

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传说是秦二世登泰山时创建的祖龙庙遗址。

泰山关帝庙后院东侧的古柏。树干高0.8米,直径达1.1米,茂盛的枝干探于东墙之外的古盘道上,在院墙外侧嵌有方碣,上题“汉柏第一”。
三义柏,胸围分别为201厘米、253厘米、282厘米。三株古柏树姿端庄,人们将其寓意为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因而取名“三义柏”。
岱宗坊是一座四柱三间式古代牌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坊建于台基上,清雍正年间重修时丁皂保篆额。泰山作为五岳独尊的圣山,在登山之始,自然要有提醒人们进入名山胜地的标志。岱宗坊圆形的脊兽和微微翘起的檐角,增加了流动与飘逸,面四柱前后均辅以石柱,又借助了泰山这一大背景,增加了坊的稳重。
“遥参亭”是岱庙建筑群南北轴线上的第一组建筑,实为岱庙的入口。自此向北轴线古代帝王凡有事於岱宗,均先在此“草参”,再入庙祭祀。“遥参亭”前临御街,清乾隆三十五睥在门前建造石坊,额上刻字“遥参亭”。
岱庙铜亭,又名“金阙”,明万历年间始建于岱顶碧霞祠内,亭为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内祀元君铜像。20世纪70年代迁入岱庙,该亭以仿木结构形式装配而成,显示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冶铸工艺。
岱庙“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是宋真宗加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而立的封号碑,高8.5米,宽2.15米,厚0.6米,碑阴“五岳独宗”四字,系明代题篆。
岱庙天贶殿,为宋真宗答谢天帝赐“天书”所建。殿内北、东和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高3.3米,长62米。描绘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荡壮观的场面,表现宋真宗东封泰山时的威严和气势。整个画面计697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
岱庙天贶殿内的泰山神像。泰山神是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泰山红门游览线是古今最主要的登山旅游路线,也是历朝皇帝的登山御道。从此处开始,沿途林荫夹道,石阶盘旋,峰峦竞秀,泉溪争流,古迹众多,泱泱七千级台阶可直达岱顶。
游览泰山,不得不说泰山石。它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出现。加上民间有泰山石能避邪、镇宅等传说,千百年来,上至天子权贵,下到乡民游子,立泰山石行封禅大典,压泰山石乞子求福,供泰山石膜拜神灵,取泰山石为基作台,以泰山石镇斋镇馆等,逐渐将对泰山的崇拜信仰与泰山的赏石文化自然融合起来。上图两棵松树之间为泰山石,色泽古朴犹如中国水墨画般的清高淡雅,也和它的母体泰山一样粗犷豪放、俊秀壮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