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河南馆

标签:
世博古都杂谈 |
分类: 山川揽胜 |
世博归来,同事间、家人间免不了交流观摩体会。由于不是同一时段去的,又有不同的观赏角度,所以收获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非常统一,就是所有场馆中,中国馆最精美;大陆各省市馆中,河南馆最下功夫。
河南馆位于中国馆底层A片区,占地约 600平方米,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中”字,分上中下3层空间,取“地理之中、文化之中、发展之中”之义。展馆中部是一个全开放的坡面空间,为展馆主体,上层空间主要是穹顶装置,下层空间则设计为一个藏宝室。
河南馆中最吸引游客的是什么?一是有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运来的司母戊鼎。该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另有从河南博物院搬运来的文物珍品九鼎八簋、汉代陶楼。二是甲骨文珍品。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三是清明上河图木雕。这一作品原木是一株生长在东南亚原始森林中的香樟古木,树龄在2300年以上,树高百米,树干直径4米,根径20米,完全暴露风干近10年。整个作品长18米、高2.56米、宽2.1米,体积为96.77立方米,重达12吨,市场估价为5.6亿元。它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雕刻了近800个不同仪表、不同举止、不同神情的人物和劳作、驾船、闲谈、赶车、过桥等多个生活场景,大到船只构造,小到人们脸上的表情,栩栩如生,精美异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七大古都河南有三个,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