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丽日。
钻天杨、苹果树、胡杨林,还有依风的垂柳,浓浓的绿阴簇拥着九层阁和长长断崖上繁星闪烁般的座座佛窟。源自雪山的大泉河在绿阴边静静流过,河的另一边散布着座座舍利宝塔。九层阁的对面,一座巨大的铜佛伫立在巍巍三危山顶的莲台。它仪态庄重,神情安详,谜一样的目光远处,鸣沙山正把自己金色的山脊曲线映进西方湛蓝的、空旷的天穹。
从远处第一眼看去,敦煌莫高窟恍如仙境。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历代不断续凿,一直延续至元代。这费时大约千年的佛教艺术工程,造就了492座满盛塑像和壁画的洞窟。如果将所有的壁画横连起来,将达到30多公里长。天上人间、莲台琼阁、佛本生故事、虔敬的供养人……壁画和塑像的内容极为丰富。
我曾在那些姿态万千的菩萨塑像和缤纷多彩的壁画间流连。醉心于北魏的秀骨清像、宋代清新的缠枝和卷草图纹,但使我产生巨大艺术震撼的还是第320窟壁画上的唐代伎乐飞天。两对雍容大度、半裸上身的古雅少女手持莲花在天宇翱翔,衣带飘飘,花朵纷飞,满壁风动。美丽的飞天女神来自哪里?将要把人们的追随之心带到何处?
这一切赋予敦煌一种特殊情调。敦煌所处的地理环境更增添了人们对它的向往。在莽莽戈壁和大沙漠之间,怒耸的石山和伟岸的沙山更富有生命的神奇。比起云冈和龙门石窟来,莫高窟有着一种舒展的散文美。云冈和龙门石窟本身和它们的佛家塑像呈现一派辉煌的宫廷景象,宏伟而精致。莫高窟的不少艺术造型则显得漫不经心,但却自在自如。唐代飞天塑像,也许就是莫高窟艺术自由精神的集中体现。
关于莫高窟有说不完的传说和故事,比如乐尊和尚看到了三危山的佛光,比如藏经洞的秘密,比如画家常书鸿的人生传奇,比如舞剧《丝路花语》的优美剧情和典雅舞姿……还有,敦煌的迷人绝不仅在于莫高窟,汉魏六朝乐府和唐宋诗词反复咏唱的阳关、玉门关也在敦煌。天上的一弯新月也坠落在敦煌——在城南数公里处,一泓新月形的碧水在金黄的沙山间闪着粼粼波光,它就是神话般的月牙泉。
俯望着莫高窟,会突发奇想:持花的飞天女神会捧着笙箫飘出洞窟,在漫漫荒野上舞蹈,大片的野花在舞蹈旋律中开放。也真实如此,敦煌城附近的绿洲和旧城遗址上,夏日的红柳确实开得如醉如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