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位于长沙市郊,湘江西岸,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南岳记》曾说:“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由此得名。它连峦叠峰数十公里,山中峰谷叠秀,树木葱郁,被冠以“碧嶂屏开、秀如琢玉”的美誉。
岳麓山最著名的景点首数春枫峡。峡侧的高阜上有一重檐八柱方亭,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清代浙江才子袁枚来游时,建议改为“爱晚亭”,取唐诗人杜牧《山行》的“停车坐爱枫林晚、枫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爱晚亭,和安徽滁县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以及北京的陶然亭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四大名亭。亭柱有副联语: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峡口处有池水一泓,鹅黄的柳枝以翠绿的青山作背影,临波照影,分外艳目。而那坡上涧边一蓬蓬燃烧的映山红,更衬托出它的气派与豪华。一座名山如果只有自然景观而无人文景观,虽说也令人赏心悦目,但毕竟有自然而无历史,缺乏使人想象的深度。而岳麓山可谓二美并俱。山巍岭青,有众多自辛亥革命以来为国捐躯的三湘英烈在这里安息。最著名的是民国元勋黄兴和蔡锷之墓,前人分别有许多墓联。黄兴的墓联是“一代勋名昭国史,千秋浩气壮名山”。而蔡锷墓联最令人动心的,当属“从头收拾了山河一身尘土、正气磅礴在天地万古日星”了。
来到位于山腰的麓山寺,跨进山门,你会随着历史留下的足迹而心潮澎湃。山门两侧的对联是湖南近代学者王运所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麓山寺是晋初古寺,犹存的“麓山寺”碑就出自唐代大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的手笔。麓山寺里观音阁前,虬虬蟠蟠两株六朝松,树龄都在一千年以上,这两位树中的长老,铁干虬枝颇有王者气象。寺阁的两侧笔力苍劲奔放的联语,就取自杜甫的诗: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清代的杨伦在《杜臆》中盛赞这一联为“奇句”。寺门高张,殿基深广,洞庭之阔野仿佛为之而开。杜甫晚年飘泊湖湘时,已是五十八岁的暮年,国家四方多难,自己贫病交加,这位以写实见长的诗人,竟然挥出了如此气魄雄张的超现实主义诗句。
出麓山寺,经白鹤泉,沿山道而上来至一平旷的空地,再前行就可到另一绝顶禹碑峰。禹王碑文就镌刻在山巅苍紫色的石壁之上。据明代杨慎的译文,它记叙歌颂的是大禹治理洪水的丰功伟绩。登临绝顶而俯瞰尘寰,下界的湖山和城廓尽收眼底,更令人心旷神怡。
—在长沙期间,几位好友相约,满有兴致地涉山游览。今欲回首,是之铭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