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感怀

(2007-09-22 09:36:58)
标签:

佳节

文化

思绪

分类: 说古论今

中秋感怀          

    秋高气爽,天清云淡,皓月银辉,浩瀚九州……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来临。

  秋之月、桂之花、话友谊、贺团圆,佳节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也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中秋节”源自何时?不同版本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既有秋华繁荣的自然反映,又有神话传说的人文印记。不过早在唐诗宋词风靡的年代,人们就把中秋称为“花朝月夕”。唐代李商隐有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成为千古名句。南宋词人刘克庄说他曾经梦游到过月宫,写下了“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嫦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身游银阙朱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的豪放词句。从此,嫦娥与月宫的神话故事深深地烙印在国人的心中,伴生了诸多风俗事象,并成为民间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宝贵素材。

  对诗人而言,月亮就像是一缕乡思的愁、一滴清冷的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率真的李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句,深深地触动了异乡漂泊者的心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生流离的杜甫定是“白头搔更短、凭轩涕泗流”,回首走过的路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看到明月,便想起故乡。处处是故乡,故乡又无处,只有把满腔乡愁寄托在漫天苍穹。             

    苏东坡也有自己的一轮月亮,也是如此的凄清与冷寂。一生夹在王安石与司马光两大政治集团中间,抑郁不得志。但仕途的失意却丰富了古代中国文学史,黄州的月亮因此而格外妩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生活波折的苏轼徘徊在佛道的出世与儒家的入世之间,始终微笑着那份洒脱,那份豁达,那份执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对奉旨填词、浪迹红尘的文人柳永来说,一弯残月便是其凄凉人生的写照。“杨柳岸,晓风残月”,醉酒的诗人清晨醒来,看见杨柳拂岸,月儿若隐若现,只是不见了身边的知己,一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与其说营造了诗的意境,不如说阐发了无尽的感伤。   

  也是这样的。岁至中秋待月圆,最是情真相思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