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后主李煜和他的诗词

(2007-09-17 09:26:44)
标签:

李煜

诗词

赏评

分类: 文学空间
唐后主李煜和他的诗词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说起其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不能不算是杰出的一位。他首先是一个窝囊的皇帝,对北方的宋朝忍辱屈从,纳贡称藩。甚至在接见宋朝的使者时,还要将皇袍脱下,换上紫袍。书呆子气十足的李煜竟天真地认为,只要他事事恭顺、不出过错,就不会同南唐兵戎相见。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也是个人的悲剧。但李煜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书法、绘画和文章也都很出色。书法独具一格,后人称为"错金体"

    历史的安排。唐朝末年,庐州刺史杨行密占据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建立吴国。杨行密死后,政权落到大将徐温手中。徐温死后,养子徐知诰执掌国政,他废掉吴国末代皇帝杨溥,自己称帝,建立南唐。说自己是唐玄宗的子孙,改名李。南唐后主李煜是他的孙子。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的第六个儿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很有富贵相。按照一般的继位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五个哥哥都死得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李煜继位前几年,南唐国势走向衰落,他的父亲李在后周强大的攻势面前,将江北领土割让,南唐和后周形成隔长江对峙的局面。

  北宋建立后,李将南唐的都城迁到南昌,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北宋建隆二年,李病逝,李煜继位,年仅25岁。到开宝七年南唐亡国,在位13年,历史似乎专门安排他来为南唐陪葬。

  李煜非常信佛,结果被赵匡胤利用。李煜用宫中的钱募人为僧,使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李煜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们诵佛,然后赦免。赵匡胤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在皇帝的位子上,他对于军事不感兴趣,根本不想用兵。

  凄美的爱情。后周显德元年,18岁的李煜同南唐重臣周宗之女娥皇结为伉俪。娥皇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特别擅弹琵琶,并凭借残谱复原了已经失传200多年的《霓裳羽衣曲》。李煜与娥皇结合后,不仅找到了生活中的知己,也找到了艺术上的知音。在月明之夜,两人常常相拥相伴,浅斟低吟,或在悦耳动听的江南丝竹声中翩然起舞。李煜填词,娥皇点评,犹如琴瑟和谐:“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萧吹断水云愁,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对多才多艺的恩爱夫妻,和谐美满地共同生活了十年,并有了两个天资聪慧的儿子。可惜好景不长,北宋乾德二年,娥皇突患重病,终日昏睡,形容槁枯。刚开始时,李煜对娥皇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希望她的病情能有所好转,但娥皇的病情却一天比一天重。也就在这时,比娥皇小14岁的妹妹闯进了李煜的生活。在她的身上,李煜仿佛又看到了昔日娥皇的神采。通过频繁的鱼雁往来和多次的谋面交谈,李煜和小周后的感情越来越炽烈。在李煜看来,她们姐妹二人就如同古时一同嫁给舜帝的娥皇和女英两姐妹。

  亡国的悲痛。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南唐皇帝为江南国主,自己把政权降格,中央的行政机构都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作为一国的君主,李煜也实施过一些仁政,减轻赋税,放宽刑罚,后来北宋发兵进攻时,南唐能够抵抗一年多,说明南唐还是有很大实力的。开宝七年的秋天,赵匡胤派使者来请李煜去开封。李煜知道此去就回不来了,就推说有病。冬天的时候,赵匡胤的军队就渡过长江,将金陵包围。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还在宫中填了一首词《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据说这首词还没有填完,宋军就攻陷了金陵,最后的三句是后来补上的。当年腊月,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虏。后来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封了他一个违命侯。亡国之音哀以思。当了囚徒,李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失去了自由,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和享乐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所有这些切身的体会,李煜都融进了词中,写下了最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七夕之夜,李煜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赵匡胤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八日后死亡,年仅42岁。  

  诗词的成就。“诗中李太白,词中李后主。”李煜的词,却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内心。喜欢李煜的词,喜欢词中给人的感觉,在空气中弥漫的忧伤,在心里淡淡的忧愁。李煜的词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香艳,后期悲哀。其实透过表面的差异,我们能看到他们更本质的共同点:幼稚的放任与纯真。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又说:“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可谓至评。李煜的词还极少用典,绝不晦涩,是真正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绝不掉书袋,卖弄文采,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说的正是这种“唯大才能本色”的气度。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流水落花春去也”,与“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李煜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所表现的则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的眷恋。“月如钩”,是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引起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天写意
后一篇:中秋感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