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煜诗词赏评 |
分类: 文学空间 |

北宋建立后,李璟将南唐的都城迁到南昌,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北宋建隆二年,李璟病逝,李煜继位,年仅25岁。到开宝七年南唐亡国,在位13年,历史似乎专门安排他来为南唐陪葬。
李煜非常信佛,结果被赵匡胤利用。李煜用宫中的钱募人为僧,使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李煜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们诵佛,然后赦免。赵匡胤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在皇帝的位子上,他对于军事不感兴趣,根本不想用兵。
凄美的爱情。后周显德元年,18岁的李煜同南唐重臣周宗之女娥皇结为伉俪。娥皇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特别擅弹琵琶,并凭借残谱复原了已经失传200多年的《霓裳羽衣曲》。李煜与娥皇结合后,不仅找到了生活中的知己,也找到了艺术上的知音。在月明之夜,两人常常相拥相伴,浅斟低吟,或在悦耳动听的江南丝竹声中翩然起舞。李煜填词,娥皇点评,犹如琴瑟和谐:“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萧吹断水云愁,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对多才多艺的恩爱夫妻,和谐美满地共同生活了十年,并有了两个天资聪慧的儿子。可惜好景不长,北宋乾德二年,娥皇突患重病,终日昏睡,形容槁枯。刚开始时,李煜对娥皇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希望她的病情能有所好转,但娥皇的病情却一天比一天重。也就在这时,比娥皇小14岁的妹妹闯进了李煜的生活。在她的身上,李煜仿佛又看到了昔日娥皇的神采。通过频繁的鱼雁往来和多次的谋面交谈,李煜和小周后的感情越来越炽烈。在李煜看来,她们姐妹二人就如同古时一同嫁给舜帝的娥皇和女英两姐妹。
亡国的悲痛。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南唐皇帝为江南国主,自己把政权降格,中央的行政机构都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作为一国的君主,李煜也实施过一些仁政,减轻赋税,放宽刑罚,后来北宋发兵进攻时,南唐能够抵抗一年多,说明南唐还是有很大实力的。开宝七年的秋天,赵匡胤派使者来请李煜去开封。李煜知道此去就回不来了,就推说有病。冬天的时候,赵匡胤的军队就渡过长江,将金陵包围。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还在宫中填了一首词《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据说这首词还没有填完,宋军就攻陷了金陵,最后的三句是后来补上的。当年腊月,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虏。后来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封了他一个违命侯。亡国之音哀以思。当了囚徒,李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失去了自由,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和享乐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所有这些切身的体会,李煜都融进了词中,写下了最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七夕之夜,李煜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赵匡胤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八日后死亡,年仅42岁。
诗词的成就。“诗中李太白,词中李后主。”李煜的词,却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内心。喜欢李煜的词,喜欢词中给人的感觉,在空气中弥漫的忧伤,在心里淡淡的忧愁。李煜的词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香艳,后期悲哀。其实透过表面的差异,我们能看到他们更本质的共同点:幼稚的放任与纯真。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又说:“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可谓至评。李煜的词还极少用典,绝不晦涩,是真正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绝不掉书袋,卖弄文采,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说的正是这种“唯大才能本色”的气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