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杜甫诗歌人民性 |
分类: 说古论今 |
在古代,女子十五就要出阁。本文中,丈夫一家怎能不知孩子随时都有被征兵的可能?又知道上前线就意味生死难料。新妇的父母虽知“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但也无可奈何,婚约是不能随便解除的。诗中的新妇年龄虽不大,但深受三从四德影响是自然的。丈夫走时,她说:“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当着丈夫的面收起新嫁衣,洗掉红脂粉。意思是让丈夫放心,表现了意志的坚定、爱情的忠贞。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辞行壮语,以国为念,深明大义。杜甫把新妇理想化了,在她的身上寄托着强烈的爱国之情。作为诗人,杜甫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身处逆境,时刻牢记“兼善天下”。如果你喜欢杜甫的诗文,不免读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会更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