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索尼A350的用户,一般都是看重当年柯尼卡美能达的镜头资源,或者现在索尼机身的性价比。有一个刚刚买了A350套机的用户,花了4400元,他说他是看了尼康、佳能后才选的索尼。我问他为什么这么选,他回答说有四点:
1,1420万像素;
2,CCD感光元件;
3,机身防抖功能;
4,实时取景AF快速对焦。
对这四点,我不否认,都是一些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机身防抖,当我们买了定焦头时,会升级为一颗防抖头;比如CCD感光元件,成像比较适合早年用单反人的习惯;中央十字九点对焦系统也要比尼康D60的三对焦点要好很多。但对我而言,我最关心的是,成像如何,这是唯一目的,为了这个目的,我会考察机身表现和镜头资源,而这次,我体验的是A350搭配套头DT
18-70mm F3.5-5.6。
画质表现
在噪点方面,A900的噪点在ISO 800时候已经很多,而这款入门级的A350自然也是如此,在ISO
800时杂色较多。但有一点索尼是有优势的,就是其像素达到了1420万,分辨率为4592 x
3056,这已经足够我们缩小3.65倍了,也就是2400 x 1600,这样画质提升明显。
对于佳能450D的CMOS和索尼A350的CCD谁更好,我觉得讨论的价值不大,因为都在低端的一个级别。如果在ISO
1600的使用情况下,噪点杂色很明显,但可以通过软件后期降噪,虽然细节会大幅损失,但我们要想想,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动用ISO
1600,这个时候细节还是否那么重要。
动态范围
对动态范围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受当时的液晶屏影响,而A350的液晶屏显然效果很差,虽然可变更角度的设计对用液晶屏实时取景帮助很大,但屏幕的效果不能提升的话,会影响对拍摄的判断。
对于索尼的DRO优化功能,我觉得还是十分实用的,但控制不好的话也影响发挥。这就让人犯难了,在拍摄时,我是否要打开动态范围优化功能呢,如何不弄巧成拙呢?如果具有三张动态优化包围拍摄就好了,这是最保险的。
机身防抖
采用索尼A350拍摄的1500多张照片中,可以说拍摄的抖动照片非常少,少的惊人,这要好于佳能入门单反的防抖套机。索尼的机身防抖可以减慢快门速度约2.5-3.5档,如果算成三档,非防抖机需要1/50秒,那么索尼A350则需要1/6秒就可以保证稳定。谁也不是铁手,索尼的防抖很有效,而且我期待定焦镜头在A350上的表现。
镜头资源
套头当然是不能发挥A350性能的,最佳的选择当然是:
Vario-Sonnar T* DT16-80mm F3.5-4.5 ZA镜头,售价5000元;
适马AF
50/1.4 EX DG HSM镜头,售价3700;
腾龙AF
17-50/2.8 DiII镜头(A16)镜头,售价3200元;
腾龙AF
18-200/3.5-6.3 DiⅡ镜头(A14)镜头,售价2000元;
此外,索尼还公布了一些新镜头,其中DT 50mm F1.8、DT 30mm F2.8 Macro应该更适合A350。
总结评价
对索尼A350,总体感觉很不错,防抖效果明显,大像素便于后期压缩,偏黄绿的相机原始曲线色彩十分独特,讨人喜欢,电池电量能精确到1%,这些都是索尼的优势。索尼的缺点就是套头素质低,对焦点布局有些需要适应,液晶屏的表现还不尽人意。如果配镜头的话,还是希望用户拿出3000元到7000元的费用,以获得足够的影像体验。
机身评价(超出预期、符合预期、低于预期):
超出预期
(用套机帮女生拍片,于是所有照片必须后期,好在1400万像素给后期的空间较大)
白天室外拍摄

室内拍摄

夜晚室外拍摄

夜晚街景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