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邱 林
中国企业与乌克兰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巨头——马达西奇公司的投资和合作经过多次受阻后,中国投资者已对乌克兰政府提起国际仲裁,要求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8亿元)的赔偿。
12月5日,北京天骄公司在乌克兰合作伙伴DCH集团的新闻稿称,马达西奇公司的中国投资者已告知乌克兰当局,根据中乌关于投资促进和相互保护的协定,对乌克兰提出国际仲裁。
早在今年9月4日,马达西奇公司的中国投资者就向乌克兰司法部提交了投资纠纷通知,认为乌克兰当局“侵占了中方投资”,侵犯了1992年中国与乌克兰投资协定框架下中国投资者的权利。
一度时期,中乌关系较为密切,乌克兰帮助中国制造战斗机发动机,以及军用气垫船等,此外,双方还根据战略伙伴协议在其他项目上合作。在乌克兰遭遇困难时,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十分突出。乌克兰无论是在贸易交往方面,还是联合开发项目方面,以及技术交流上,都与中国加强合作,取长补短。
特别是,中国计划收购马达西奇公司后,已向乌克兰财政注入大量资金。不但让公司正常运转起来,还能接收大部分产品。同时,中国还计划让马达西奇公司在中国重庆开设分公司,并转让一些生产技术,以提高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
没想到,美国插手了中乌的这桩交易。虽然美国在这桩交易的起始阶段也表示反对,但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动作,可当这笔交易经过多年谈判马上就要成交时,美国才跳出来尽全力阻挡。就像当年中国采购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一样。美国故伎重施,想以此延缓和迟滞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与以色列政府谈判共同开发一架预警机。1999年,距以色列交货的日期只剩下不到8个月时间,这桩交易引起了美国的重视,美利用各种手段开始向以色列施压。以色列最终没能抗住压力,撕毁了与中方签署的协议,扣押改装飞机。经过最终的谈判,以色列退回了中国的定金并对中方进行了赔偿。
事过20年,这样的事情又在乌克兰重演。与以色列经济发达不同的是,乌克兰是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现在,十分需要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对乌克兰伸出援手。由于乌克兰当局叫停了中国企业收购马达西奇的举动,这意味着乌当局摧毁一家有前途和机遇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阻止乌克兰将马达西奇公司出售给中国,美国曾经承诺会在中乌协议撕毁后让一家美国企业“接盘”马达西奇公司。但是中乌协议真正撕毁后,美国却突然变了卦。如此看来,美国人的食言,让乌克兰苦不堪言。
如果乌克兰因受美国压力而致乌中交易流产,无疑将是乌克兰作为美国“小兄弟”而吃了大亏。况且,乌克兰的损失不会得到任何补偿,换来的不过是美国又一次口头“支持乌克兰”的保证。这再一次提醒人们,一个国家一旦放弃独立的外交政策,总要付出具体且非常沉重的经济代价。
现在的乌克兰,毫无疑问是一个失败国家,是近几届政府决策频频失误的典型国家。乌克兰一些政客为一己私利相互攻击,将小圈子、小团体的利益凌驾于国人之上,甚至将美国势力竞相引入,结果导致如今国将不国的地步。乌克兰被消耗的样子,应该成为其他国家的一种“警示”。
总而言之,乌克兰为了讨好美国,把与中国合作的一幅好牌打砸了。对于乌克兰来说,与中国企业联姻拯救垂死挣扎的马达西奇公司,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但乌克兰当局已把自己紧紧地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他们已没有能力做出符合本国利益的重大决策,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