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阻止中海油收购加油企?
(2012-07-31 07:57:57)
标签:
财经 |
中海油近期斥资1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4.44亿元),外加31亿(约合人民币197.99亿元)美元的债务,收购加拿大石油企业尼克森公司。这一大胆步骤标志着中国“三桶油”在海外扩张越来越有信心,也是2005年中海油180亿美元收购美国石油企业优尼科公司失败后,迄今为止中国实施的最大一桩海外能源收购交易。
从国内的媒体看,许多人都赞赏中海油的大手笔。他们甚至乐观地认为,由于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出价151亿美元,其溢价高达61%,凸显其志在必得。中海油出价如此之高,很难有其他竞争对手与其竞购尼克森,尼克森已是中海油的囊中之物。现在,只需加拿大相关部门审查通过即可。
然而,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由于尼克森主要资产分布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湾和英国北海等地,尼克森与美国存在着关联关系。根据程序,交易除了需要获得尼克林股东大会通过外,还需要获得加拿大、美国、英国监管部门的批准。这其中美国的批准更为关键。因此,美国国会和政府的态度备受关注。
有分析认为,中海油的这次并购仍有可能会和2005年并购优尼科一样,遭到美国监管机构的审核或美国国会议员的阻挠。当时,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开始还算顺利,不过,当并购进入实质阶段时,中海油的竞标在美国政治圈内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政治反对。一些美国政客将并购视为对美国安全的威胁,要求对收购案进行严格审查,最终导致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
而类似的情况在5年后的今天,有也许会再次发生。美国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安全的石油供应源,以避免委内瑞拉和中东的政治不确定性。而加拿大似乎是一个绝佳选择,它是美国后院的友好盟友,政治上稳定,并且,近年来由于新技术和创新手段,加拿大打开了大量新的石油储量。
不过,中国企业近年来在加拿大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最显著的特征是,“三桶油”已先后收购或入股7家加拿大石油企业,在中海油宣布收购尼克森的同时,中石化与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这家加拿大石油公司在英国北海资产49%的权益。截至目前,“三桶油”的份额已占到加拿大油气资源的10%左右。
“三桶油”在加拿大的频频露面,并攻城掠地,引起美国的不安。正如此,中海油此次收购行为有可能由一桩商业活动演绎成一件政治事件,并将这种趋势完全带入另一个层面,导致这种形势出现可以说是美国的“战略失败”。为阻止中海油的收购,美国实际上已悄然行动,其动作也有具有一定的杀伤力:
一是政界人士出面给美国政府施压。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舒默向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谏言称,华盛顿应该阻止中国能源公司中海油收购加拿大的尼克森公司,除非中国给在其国内的美国企业更多公平机会。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美国应该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
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呼吁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彻底评估”尼克森收购案;美国参议员霍文也表示,共和党议员7月26日提出新的能源立法,帮助打赢同中国进入北美能源的战役。霍文称,“我们没有着手开始,中国人已经进发了,犹豫者成了失败者。”
二是制裁与中海油和尼克森的关联对象。7月2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有多个账户涉及提前获取此项收购的内幕消息并在纽约股票市场上操作,非法获利超过1300万美元。原因是有指控称,在尼克森同意接受中海油收购提议的数日前,中国熔盛重工通过相关交易员非法买入了这家加拿大石油公司的股票。
根据公开资料,熔盛重工与中海油曾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中海油耗资百亿建造的“深水舰队”深海钻井船队就由熔盛重工建造。而熔盛重工在2010年11月港股上市时,中海油作为基础投资者,同意按照发售价最高认购4000万美元股份。
看得出,美国显然是在给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制造难题,或者说故意“找茬”。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提醒加拿大政府不要忽视了美国的存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依存关系要远远高于中国和加拿大。这给加拿大政府很大压力,他们是否会给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放行,我们只有试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