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民营航空企业一个复活的机会

(2009-06-29 10:11:11)
标签:

杂谈

    邱 林

 

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启动破产程序的东星航空公司,在最后一刻又因为注资而有望重新“复活”。6月22日,东星航空宣布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重整,预计重整后注资资本金将高达10亿元人民币。东星航空为“死而复生”在做最后一搏,武汉市政府却存在不同意见。负责东星事件的破产管理人称,东星航空的重整缺乏正当性、合法性。(6月29日《中国经营报》)

 

6月25日,东星航空发出声明,认为破产管理人的言论“不负责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原因,是此前为打造航空枢纽,武汉市政府一直极力牵线中航集团收购东星,但东星拒绝接受中航收购,理由是双方对于收购价格的分歧。高盛曾在去年与东星接触入股事宜,其当时的出价令东星对公司估值相当乐观。高盛当时有意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东星约25%的股份,以此类推,东星的估值应有4亿美元。

 

由于有高盛的预期,中航试图对东星航空进行收购,自然引起东星的强烈反弹。然而,东星的债权人却沉不住气了。以通用电气商业航空公司为首的6家境外债权人,将东星以“拖欠飞机租赁款”为由送上了被告席。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立案受理了东星破产清算案,并定于7月3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东星俨然命悬一线。

 

然而,沉默已久的东星并没有绝望,而是强调欢迎任何愿意参与重组的企业来重组东星。现在,因为上海宇界公司的介入,为东星航空恢复了一点生气。根据东星重整方案,东星的注册资本金有望增加到10亿元。由于有宇界公司的介入,以及重整方案,无疑为东星的复活带来机会。

 

不过,对于东星事件折射出来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民营航空自进入市场起,就不平静,其鲶鱼效应与引发的各种争议如影随形。从撤资、出走、抱团取暖、1元机票、民航总局重罚、特价机票、集体封杀,再到霸机、黑名单、亏损、起诉……如今,奥凯航空停航、鹰联航空被川航并购、东星航空面临破产重整……

 

民营航空业遭遇的问题,与去年以来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集体困境不无关系。首先是民营航空的资金及经营实力问题。现在,由于构成航空公司的航油、飞机、人员等成本都居高不下,其中航油成本就高达40%。如果没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专业背景,仅凭一纸牌照和赚一把就跑的心态,很难持久经营。

 

其次是民营航空的投资方式问题。为什么被很多人认为是最“亲民”的航空业,反而演绎出了无数故事。2005年出台的《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中,首次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随后,民营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但因航空业是高风险、高投入、资金密集、低利润率的行业,对安全性要求极高,更需要很长的培育期。

 

客观上,目前我国竞争环境对民营企业确实不利。在金融危机下,航空公司普遍勉力支撑,一些企业可能存在破产情形。但国有航空就有政府巨额资金注入,能够活下去。因此,政府也应保护民营企业,帮助其摆脱困境,不应放任不管。要看到,资本属性体制的不公平需要积极地修正,而不是进一步地给予打击。在政府应给予相应支持的前提下,民营航空企业再寻找投资者合作,重整才有希望。

  

当然,现在一些业界人士并不看好东星的重整计划,认为东星翻盘的可能性不大。他们认为,东星已被民航总局停止航线运营后,目前已没有航线资源,失去了重组的最基本条件。这种观点失之草率。东星事件应被看成一个企业个案,而不能因此丧失对民营航空整体发展的信心。应该看到的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民营航空公司虽然未能击碎我国航空业的垄断坚冰,但毕竟在业内产生了“鲶鱼效应”,令消费者得以享受价廉物美的航空服务。

 

事实上,东星是否赚钱并不要紧,投资方看中的是它的无形资产——运营许可证和航线资源。因此,我们不必为东星有没有实力,宇界公司的介入能否让其起死回生而杞人忧天。对于东星这样一家民营企业,只要它能自主引进行投资者,只要它能实现复活,其商业行为又合乎法律法规,那就让它做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