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用如破产,对中国汽车业有什么好处?

(2009-02-27 10:13:57)
标签:

杂谈

    邱 林

 

2月17日,通用汽车公司CEO瓦格纳又站在了美国财政部面前。这一次,他变得更有“分量”——向美国政府提交的重组计划书比两个多月前的厚了30多页,而且他要求政府额外再提供166亿美元的救助资金。他表示,如果不能获得起码一部分资金,通用汽车公司的现金最早在下个月就会消耗殆尽。(2月27日《中国经营报》)

 

在人们眼中,金融危机已将通用汽车推到了破产边缘,其形势十分严峻。不过,2005年,通用汽车就已身陷困境,当年在北美的业务亏损高达41亿美元,到2005年底通用宣布裁员3万人,关闭5家制造厂,以实现一年节省70亿的目标。当时许多华尔街分析师认同一个观点:通用将在未来12个月内申请破产保护。

 

尽管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测没有成为现实,但这一次恐怕在劫难逃。在2008年12月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整改方案中,瓦格纳曾痛心疾首地表示,通用汽车已经着手关闭工厂,出售品牌,减少经销商,而且把每小时的生产成本压缩一半。而2月17日,瓦格纳厚达30多页的整改方案更加激进:到2012年时关闭14家工厂;2009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减47000个小时工和受薪员工;如果没有替代计划出现,将在2009年停止悍马品牌业务,在2011年停止土星品牌业务。

 

现在大家可能关心的是,如果通用汽车真的破产,一方面,对通用汽车在华的合资企业是否受到牵连?据路透社报道,由于通用汽车只申请进入美“破产法”第11章,这将对通用汽车在华的合资公司影响有限。目前,通用汽车与国内合资的企业并无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导入外方成熟车型来盈利。如果按第11章办事,通用将透过破产保护剥离不良资产,在中国合资公司的专利、品牌、产品和技术工艺仍在,正常生产没有问题。

 

另一方面,对中国其他汽车企业能带来什么好处?一些机构或专家认为,中国企业未必不能收购通用汽车遍布全球的部分业务或者是在华资产,这不失为一个崛起于世界汽车产业的绝好机会。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称,中国汽车业如想取代韩国,成为全球汽车的第四股强大势力,可以走“抄底”并购通用部分资产的捷径。

 

然而,国务院发展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钱平凡指出,虽然目前通用等美国汽车企业可能存在破产或价值低估,但并不是说中国企业就有能力去“抄底”。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多由中外合资公司构成,谁会去抄美国汽车巨头的底呢?合资方会允许他们抄底吗?他们有必要去抄底吗?至于民营汽车企业,他们有实力去抄底吗?

 

这一系列问题的确值得深思。由于发达国家不堪忍受其国内高昂的人工费用,且面对其国内相对饱和的汽车市场,其汽车工业必然向具有广大市场空间、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太地区正是其理想选择。然而,目前,美国工人的福利太高,导致汽车企业的成本压力较大,即使中国企业收购了美国汽车企业,但并不能解决美国汽车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个失败的案例提醒中国汽车企业,收购通用汽车是一个不现实的选择。2005年,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公司。然而,4年后上汽仍然“搞不定”双龙,最终落得上汽与双龙两败俱伤。业内分析师认为,汽车产业基本上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由于这些国家的企业的水太深,在进行并购或合资时,一方面要当心企业资产负债表背后的包袱,另一方面要摸清企业所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渴望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这时候贸然盲目的进行“资本投入”也极有可能是个美丽的陷阱而不是块诱人的蛋糕,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造车功底还不够强,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都无法让自己很好的驾驭目前的海外市场,资金投入到市场的只不过是无底的黑洞,在以后与对方的磨合与磨擦中,自身的经济实力也极可能被拖垮了。

 

当然,通用等美国汽车业目前正饱受经济危机的折磨,中国汽车资本也可以适当从中“淘”取适合自己的家当。业内人士建议,对中国汽车行业而言,当前,应当着重盯着通用等国外汽车企业的核心技术(含零部件),而在美国经济前景还不明朗的时候,应当开始着手严格缜密的评估调查,静候着通用汽车破产后可能抛出的核心技术资产,从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