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下滑并非低油价时代到来
(2008-11-07 11:15:16)
标签:
杂谈 |
受美国金融危机恶化和扩散的影响,国际油价近几个月一路下滑。目前国际油价已从7月时的每桶147美元跌至65美元之下。然而,11月3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一个国际石油会议上,阿联酋能源部长哈米利在会议开幕致辞时却说:“众所周知,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英国石油公司等国际石油巨头也警告说,如果不加大石油开采投资力度,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高油价将卷土重来。(11月7日《经济参考报》)
对于国际油价的走势,近来业界和经济学界的争论一直僵持不下,各种有关油价已出现拐点的论断也纷纷出炉。在今年5月份曾预测2009年油价将可能突破每桶200美元的高盛公司,现在来了一个180大转弯,抛出油价明年可能跌破每桶50元美元的论调。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也表示,油价在下降,而且是持续的下降,可能回到40美元每桶。
但是,看涨者指出,目前油价或许已经触底。如果供面确实能够左右油价走势的话,恐怕供给方面的缺口就足以使高油价卷土重来了。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认为,尽管全球经济放缓可能使发达国家能源需求有所下降,但是发展中国家对能源需求的迅猛增长却可能使全球能源总需求有所增加,2009年国际油价有可能重拾上涨势头。
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6日报道,国际能源机构发布报告表示,一旦全球经济复苏,油价将反弹至每桶100美元以上,并将在2030年超过200美元。从历史看,国际油价波动一直较大。30多年来,国际油价在每桶8美元至96美元内波动。20世纪50年代,油价曾低至每桶1美元。五六年前,人们还“享受“了每桶10美元以下的廉价石油。仅仅几年间,油价已是水火两重天。
其实,人们期盼油价下跌或者持续下跌,从主观上看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分析人士认为,近来油价大幅回落,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投机炒作风潮暂时有所缓解。事实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石油专家一直认为油价上涨到100美元以上并不合理,但现在油价的持续下跌,退回到100美元,甚至70至80美元,也不符合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
通常情况下,世界头号原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减产对于油价的走势产生较大影响。近来市场传闻称沙特已经将日产量在今年8月的基础上减少90万桶,此外沙特还通知主要原油贸易商11月份将严格控制原油出口。除了沙特之外,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表示将根据10月下旬达成的减产协议削减产量。
从欧佩克举动来看,它们对油价下跌不会放任自流,而是要采取一致措施。因此,此轮油价下跌可能是暂时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目前看,虽然全球经济面临金融危机影响持续、通胀形势严峻等考验,但增长基础仍在;二是原有的全球能源协调机制屡屡失效,美欧主要需求方占据主动的格局已被打破,石油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油价的一路下滑过程中,美元升值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美元现在维持相对坚挺,但有分析认为,几个月后可能会出现大幅贬值。目前,在解决全球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大量救市资金,很难保证全部进入实体经济,有相当一部分资金会流入资源类产品的期货市场。前期被打压下去的投机因素,可能由于救市资金的大量注入而进一步增强。
可以预见,届时国际油价可能会持续上升,难免会因经济增长预期发生波动。在全球经济在四面楚歌之时,现在,国际石油市场不可能独善其身,尽管市场不平衡可能暂时导致油价回落,但日益明显的是,廉价原油时代已结束。因此,仅凭目前二三个月的油价下滑就断言低油价时代到来,明显为时过早。
不过,对于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来说,油价上涨与下跌并不是最坏或最坏的情况。由于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供应中断才是对于经济和社会稳定的致命威胁。因此,油价改革重要的并不是价格如何在合适的时机与国际接轨,重要的是如何减少对外依存度、强化资源战略储备和发展新能源。就当前而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理顺资源价格机制、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制定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长期战略也许当成为一项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