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回归石油廉价时代
(2008-08-20 13:46:01)
标签:
杂谈 |
19日,国际油价盘中跌破112美元/桶,截至1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主力合约——9月交货的合约价最低报价111.64美元/桶,这是 5月1日以来首次收于112美元/桶以下。事实上,7月以来,国际油价从14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连续下跌,意味着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人们担忧世界经济下滑会导致原油需求减少成为影响国际油价走向的主旋律。(8月20日《京华时报》)
国际油价在短时间内,由接近150美元跌至现在的112美元/桶,令国内不少业界观察家长吁了一口气,甚至认为油价还可能继续下滑,甚至跌回100美元、80美元/桶以下。但有分析人士却不以为然,以为油价回落只是暂时的,从石油这种能源商品的市场属性看,暴涨暴跌并不少见。例如纽交所今年3月期轻质油价格也曾连续10周保持下跌态势。换句话说,即使这次油价回落至100美元/桶附近,也很难改变国际油价长期走强的趋势。
“月满则亏,月亏则盈”,高低互换的规律在国际油价走势中不止一次得到体现。上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发起的“石油战争”导致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然而,尽管随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很快,对各国对石油的需求劲头强劲,所以说,世界经济增长必然导致需求增加,而需求增加必然导致油价攀升。
正是世界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因而对石油价格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美国国家环境信托组织编写的《美国石油和国家安全》报告指出,未来2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加60%,而发展中国家可能增加115%。这意味着,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及其盟国和重要贸易伙伴都会为有限的石油资源展开竞争,石油也将变得越来越昂贵了。
一些分析家认为,高昂的价格源于石油生产和消费中发生的结构性改变,从而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和供应、消费和投资格局的大调整。过去石油价格首先是由供应情况决定的。供应增加,价格就下降;供应减少,价格就上涨。而现在,这条因果链已不再适用。市场供油量尽管不断增加,但是对油价涨跌的影响不大。有经济学家说,目前,需求对价格的影响超过了供应。
的确,高油价是因为经济及地缘政治因素所致,油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都会在高位。到2010年底以前,油价都会居高不下。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一年半前,国际油价每桶仅为50美元/桶,而现在已涨至110多美元/桶,涨幅达二倍多。值得注意的是,油价在2008年初突破100美元/桶大关后,很快突破105、125、145美元三个关口,只用了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
从历史经验看,一种商品市场进入牛市周期,最短可以持续15年,最长则达23年。而这次始于1999年的石油牛市周期,至今已持续9年时间。被誉为“商品大王”的吉姆•罗杰斯认为,由于全球股市的价格已经很高,所以相信投资商品价格仍算便宜,油价短期大幅调整反而会带来入市良机。他认为,油价长线将会升到每桶100至150美元,甚至200美元。
当然,油价的狂涨和暴跌都不符合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长远利益,各方都希望油价能稳定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上。一方面,油价升得过高不仅会引发非欧佩克产油国参与其中,拧开石油阀门加紧生产,造成石油市场行情更加混乱,而且还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与过去不同的是,国际油价已经难回廉价时代。这主要在于,石油是一种非再生能源,全球需求在增多,储量却在减少;剩余产能较低且炼油能力的瓶颈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
值得注意的是,占全世界石油产量40%的欧佩克,在高油价带来的滚滚石油美元后,不会对油价的跌势坐视不管。据英国媒体报道,欧佩克现在对原油出口的心理价位是每桶不低于100美元,倘若油价跌破其心理底线,欧佩克就会合力救市。面对目前油价出现的大幅度下跌,欧佩克已两次采取减产行动,日减产量达到170万桶。
这说明,国际油价在进行短暂调整后,又可能重拾升势。进一步推断,在摸高到150美元/桶的价位后,并不意味着油价就到顶了,随时会卷土重来。因此,指望回归石油廉价时代显然是不现实的。当然,石油价格短期内会有调整,近期油价可能在110至120美元/桶左右徘徊。但无论如何,国际油价在短期调整之后,将可能不断上行,这实际上是人们对本世纪资源供给的一种担忧与焦虑,同时也是对资本泛滥的一种具体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