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邱 林
今年年初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延续去年的涨势并屡创新高。截至16日,纽约市场基准原油期货价格在本周前三个交易日持续攀升,并在收盘时接连创下历史最高记录。1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盘中一度达到每桶115.07美元,最终收于每桶114.93美元,分别创下历史最高交易价和历史最高收盘价。( 4月21日《上海证券报》)
从今年1月2日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桶大关后,100、110、115美元,只用了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国际油价连续攻破这三个重要关口。是什么导致国际油价如此疯狂的表现?石油作为经济引擎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其价格当然受市场供需波动的影响,而数据也证明,市场需求确实一直在上升。但如果仅此就把油价暴涨完全归咎于市场,则既不公正也不客观。实际上,我们发现,在上周连续三个交易日中油价持续攀升,美元贬值始终都是一个重要因素,换句话说,油价屡创新高都是美元贬值惹的祸。
由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以美元计价,美元汇率走向直接决定着油价的走势。根据现在的市场形势,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国际油价可能会无止境地上涨,120、150、200美元/桶可能会依次向我们走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元就开始与石油挂钩,而且越来越紧密。目前有8000亿至1万亿“石油美元”在国际上流通,不仅使美国经济在无形中受益,而且成了美国控制世界石油生产、运输和价格,进而主导国际经济秩序的一张独有王牌。
其实,美国政界和商界一直对美元贬值持欢迎态度,认为美元贬值有助于缩小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正如此,2007年美元对14种世界主要货币都出现了贬值,其中对欧元贬值约10.5%,对日元贬值约6%。但必须要关注的是,美国弱势美元政策却促使油价飙升。例如美联储于2007年9月18日、10月31日和12月11日连续三次降息,国际油价均应声上涨,降息当日纽约轻质原油期价比上一交易日分别上涨94美分、4.15美元和2.16美元,其中前两次降息使当日原油期价分别收于每桶81.51美元和94.53美元的历史新高。
目前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对美元汇率已经突破1比1.59,直逼1比1.60。而美元每贬值1%,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将同等幅度上升。目前115美元/桶的油价按欧元计价,相当于69美元。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美元疲软刺激了国际原油“炒家”们的投机热情。由于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一方面会增加原油期货对于持有其他强势货币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还会推动部分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转而买入原油期货,以避免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
为了规避风险,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欧佩克国家海外银行存款也纷纷由美元转为欧元。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在欧佩克成员国的外币存款中,美元的比重从2001年的75%下降到2006年的61.5%,欧元存款所占比重则从12%上升到20%。这为欧盟、英国、日本的货币带来了机会,由于这些国家因其货币可自由兑换,通过本币升值也能对冲油价上涨,因而“石油欧元”“石油日元”等纷纷登场。
而本币尚不能自由兑换的中国,则只能承受石油成本加大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当前情况下,面对国际上关于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争夺,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油进口国之一的中国有必要运筹帷幄,充分利用当前世界市场上大量的石油贸易盈余。由于国际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多样化趋势开始形成,不少国家都表示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方式。面对油价攀升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步尝试“中国市场价格”“石油人民币”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选择。
有专家提出,确立我们自己合理的石油金融战略,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积极尝试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即“石油人民币”结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等措施,以有效应对高油价。目前全球每天的原油需求量大约为8430万桶,其中中国每天就要消耗约750万桶,约占世界总需求量的9%左右。因此,有必要建立石油交易的“中国市场价格”,进而形成“石油人民币”。试想,如果“石油人民币”果真在国际石油市场出现,无疑会对一家独大的“石油美元”构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