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钢企入股必和必拓是否划算?

(2008-04-10 11:16:43)
标签:

杂谈

   

    

49,澳大利亚一些媒体报导称,中国正在初步计划收购必和必拓股份,收购计划正在制定中,中国政府尚未决定由哪家国有金融机构或钢铁生产企业牵头负责该项股权收购。伦敦交易所市场传言,宝钢有意入股必和必拓,使该公司股价尾盘上扬3.9%。在必和必拓提出要并购另一矿业巨头力拓公司之后,曾传言中国相关金融机构将联手国内钢铁巨头参股必和必拓。(4月10日《上海证券报》)

 

2007年11月初,必和必拓建议以3股必和必拓股票换取1股力拓股票的方式兼并力拓,此项计划斥资1250亿美元。必和必拓与力拓如果合并成功的话,将缔造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铜、铝生产商,并在煤炭、锌、钻石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如果两个铁矿石巨头实现重组,将形成巨大压力,特别是在今后的铁矿石谈判中,中国钢铁企业将处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因此,部分专家强烈呼吁,中国钢企必须有所行动,而参与竞购似乎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没想到,此事在3个月后,就发生了戏剧性变化。2008年2月,中铝公司联手美铝公司砸下140多亿美元,收购了力拓12%股份。人们惊讶的不仅是因为中铝公司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纪录提高了将近三倍,更因为这是中国最大的铝业公司联手全球最大铝业公司,跻身于世界两大矿业巨头的商战谈判游戏。

 

实际上,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大国,中国50%的铁矿石不得不依赖进口,这种尴尬的产业现状,已经达到了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程度,进军海外特别是矿产丰富的澳大利亚是不得已而为之。由此推断,作为与国际矿价谈判的一方,宝钢集团所代表的中国钢企如果能入股必和必拓,即使在铁矿石谈判中失手,依然能够从铁矿石价格上涨中分享到股东的利益,这与中铝入股力拓的目标是一致的。

 

然而,我们在看到并购必和必拓股份好处的同时,也要看到这其中潜藏的风险,换句话说,这样做是否划算。因为前期中铝入股力拓的代价不仅很大,而且收到的效果也比预期要差。据报道,中铝收购力拓股份当日力拓英国收于每股49.56英镑,中铝支付的每股约60英镑的价格,比其当日收盘价溢价约21%。进入3月份,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力拓英国的股价开始一路下跌,与中铝收购时的股价相比下跌了20%。按当时中铝收购力拓时投资128.5亿美元计算,中铝已经浮损达25.7亿美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钢企再动用巨资去并购必和必拓,也可能与中铝一样收效将十分有限。中国钢企应该更灵活地展开全球铁矿石开发性投资,而不是只看中三大国际铁矿石巨头。如果力拓被必和必拓并购势必带动全球矿业进入新一轮整合,中国钢企可以另辟蹊径买进全球其他矿业上市公司股份,如英美资源集团, 斯特拉塔矿业集团或南美矿业公司。通过这种曲线并购的方式,能够从其他矿业股份上涨中获利,从而就能对冲未来铁矿石提价的部分风险。

 

退一步说,中国钢企即使打算买下必和必拓的股份,所遇到的阻力也将非常大。就像美国不会卖给中国尤尼科石油公司,澳大利亚也不会卖给中国必和必拓。其中的缘由并非对中国区别待遇,而更多地关乎国家利益。2001年,澳大利亚政府便阻止了壳牌对本地石油公司的收购。而在上月,中钢集团正式对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中西部公司提出了价值12亿澳元(约合11亿美元)的“敌意收购”,就遭到澳大利亚政界和商界的极力反对。

 

事实上,从进口数量来看,中国并无必要独自承担阻挠力拓必和必拓合并的巨大成本。目前中国占必和必拓销售额仅15%左右。最重要的是,无论对外收购多少矿产,都不能解决长期困扰中国钢铁业的顽疾,产业高度分散,产品附加值低,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据有关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国有近7000家钢铁企业,年均产值不到3.6亿元。由于涉及地方利益,国内钢铁业实质性整合始终难于推进。但国内产业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成本节约,无疑是应对力拓必和必拓合并更积极有效的策略。两个铁矿石巨头的合并之得失是难以计算的,但对于拥有7000个大小钢铁企业、国内便存在巨大成本节约空间的中国,却是可以计算的,基于此,中国钢企是否并购必和必拓股价就值得仔细推敲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