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捆绑”出售,民营油企为何选择断臂求生?

(2007-06-20 11:50:17)

 

始终未能突破两大石油企业垄断困境的民营油企,欲集体出售给外资,以寻找出路。15家中国民营油企已经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与美国一家石油公司达成“捆绑”出售的初步意向,具体合约可能在7月份签署。据上述人士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80多家民营油企在积极联合,寻找合适的国外买家。(620日《第一财经日报》)

 

原以为《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200612月出台后,成品油批发将逐渐取消制度门槛,民营企业允许直接成品油批发,参与市场竞争。但是,《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出台,并没有给民营企业带来什么利好。根据中商石油委5月份进行的调查,《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设置的门槛太高,多数民营油企望而生畏。由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控制油源,致使许多民营油企因无油源而破产,或面临倒闭。  

 

根据《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原有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必须经过重新审批才能获得成品油批发资格。注册资金比旧的提高了近一倍,而油库的库容则从 3000立方米提高到10000立方米。同时,油库规模等硬性条件也比以前提高,原有的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难以获得生存的空间。例如广东省此前有200多家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不过重新审批后,已有60%的民营油企被淘汰。

 

事实上,即便民营油企获得了成品油批发资格,现实意义又有多大?在成品油批发环节,尽管有少数民营油企获得了经营权,但其经营的成品油来源只能是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石油巨头。在目前的原油价格—炼厂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这一价格链条中,零售价采取政府指导的中准价,而批发价和炼厂价则由两大石油巨头自行定制,这在事实上形成了两大石油巨头的行业垄断。

 

不光门槛高,而且其它一些措施也对民营油企相当不力。按照商务部的通知,从2007年初开始对全国成品油市场进行整顿、整改,而现在没有这么大的油库,没专有铁路专用线、没专有停泊码头,更没有长期稳定的成品油供油渠道,对民营油企而言这最终意味着死亡。据初步估算,在国内大约有90%以上的民营油企将不符合或不具备再次申请成品油批发资格,并将在此次整顿、整改中通不过年度检查。

 

在上述背景下,不少民营油企选择断臂求生。据悉,目前上海、浙江、福建、山东、陕西等地有很多民营油企都在运作“捆绑”出售,这些企业经营涉及成品油零售、成品油批发、成品油仓储,一些民营油企拥有油库、码头、铁路专用线。而参与此次收购的海外石油巨头有壳牌、BP、埃克森等。上海地区有一家实力不菲的房地产公司。2006年它收购了当地一家成品油企业,资产在上亿元,可时下的严峻态势,令它始料不及,只有赶紧与其企业“捆绑”,把自己刚得手的企业“割爱”卖掉。

 

民营油企“捆绑”在一起卖,无疑是精明的举动,这样在和外资谈判时就很有优势。如果民营油企分开来“卖”,可能每一家都卖不出好价钱。因为如分开来“卖”,一是不能够卖出最好的价钱,二是容易被各个击破,三是失去谈判的优势筹码。这说明,民营油企出售给国外石油巨头实在是无奈之举。

 

得知民企“捆绑”出售动向后,鉴于涉及到国务院“(非公)36条”能否落实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代表民营油企的中商石油委于本月5日召开石油流通企业油源短缺问题座谈会。因为垄断企业根本就不想给民营企业油源,会议没有任何实质进展。应邀参会的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说,国企和民企,都是市场中的平等主体。但当前的趋势是对外资来我国经营石油,政策上放得很宽,而对我国民营油企却卡得很严,这是个原则问题。

 

其实,围绕民营企业获得成品油批发资质的争议,只是我国石油体制诸多弊病之一。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而民营油企“捆绑”出售的趋势却无可阻档。随着民营油企退出成品油批发市场,我国成品油市场的格局将日渐从国企、民企、外企“三分天下”演变为国企、外企“两强相争”。但从我国的能源安全来考虑,这并非是好事。因为“三分天下”的格局是一种健康的市场经济格局,而演变到“两强相争”的话就意味着市场经济在某一特定领域是失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