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土企业把控污当成“紧箍咒”是一种悲哀

(2007-06-18 13:00:03)

   

 

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中,本土企业数量比重仅为20%不到,外资企业比重竟超过80%。这个数字的确令人惊讶——本土电子信息企业对于环保的参与热情竟如此之低!如果我国本土电子信息企业仍不认识到产业发展之大势,不顺应整个产业环保、生态化发展的潮流,可能再过几年,推动结构升级的重要契机已然消逝,“环保壁垒”却会赫然挡在我们面前。(618日《经济参考报》

 

为应对今年811日生效的欧盟EuPs指令(《为规定用能产品的生态设计要求建立框架》指令),今年31日,我国制定的首部电子信息产业绿色法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开始施行。由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已经出台3项行业标准,另有6项标准预计在今年年底前推出,届时将基本实现有害物质在电子产品中的替代和减量。

 

出人意料的是,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本土企业仅有13家参与,占20%。而外资企业却表现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英特尔、惠普、索尼、诺基亚、西门子等74家外资企业参与其中,占80%。这个比例正好与三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的几个重要指标相吻合。据信息产业部今年4月份发布的《中国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显示,2006年三资企业在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中的比重分别为80%79%80%,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业内人士认为,欧盟EuPs指令将对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然而,该指令又是继WEEE(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RoHS指令(电子电气环保)后欧盟的又一重大技术性贸易壁垒,将对我国出口欧盟用能产品产生直接冲击,对相关产业及产业链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波及数十万家出口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和数千万从业人员。同时,还将在未来几年内对我国机电产业污染控制产生重大影响。

 

据了解,仅制造一台电脑就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达到上百种。我国是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庞大的产业规模不仅消耗着大量资源,而且废弃电子信息产品携带的铅、汞、六价铬等有毒有害金属,正在带来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电子信息产业污染控制是推动结构升级的重要契机。对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是一种全球趋势。

 

事实上,类似于WEEERoHS并不只在欧盟存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相应的法规要求,只是欧盟的标准更为严格一些。表面上看,这样的“绿色壁垒”现阶段对于利润微薄的我国本土企业来说可能就是“贸易壁垒”。但是,“绿色壁垒”同时也可以是一把“双刃剑”。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会被迫退出,反之则拥有了一张进入国内、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更重要的是整体的产业竞争力得以提升。这表明,出口机电产品门槛虽然提高了,但对我国每个本土企业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但是,对多数国内本土机电企业来说,并未体会到这一点,更没有对污染控制的紧迫感。对于EuPs指令,国内众多相关企业对此知之甚少,有的企业甚至把污染控制的环保攻坚当作政府的“紧箍咒”,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例如本月12日,福建省外经贸厅和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福州举办“应对欧盟EuPs指令培训班”,企业免费参加,预计将有上千家企业参加培训,结果只来了100多家企业。相对于国内机电产品出口大省而言,参加培训的企业数显然太少了。

 

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巩固和发展。有数据显示,在2006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与RoHS指令相关的电子设备价值600亿美元。也就是说,欧盟的限制电子电气设备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涉及到我国家电、通信、工具、照明、运动、医疗等10大类上百亿美元的输欧商品出口前景。面对欧盟EuPs指令与RoHS指令所引起的变革,国内本土企业如何积极应对,变危机为转机,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反之,再过几年,《中国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显示中的外资企业所占比例那几个“80%”,就可能变成了“85%”甚至“90%”,那才是真正让人心痛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