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破解环保与经济的博弈之结?

(2007-05-23 12:37:46)
   

 

河南安阳有“工业一条线”的美名,同时也因污染严重戴上了“污染走廊”的帽子。20051月,这里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省长李成玉的严肃批评,被列为全省5个环境保护重点治理区域之一,在综合整治中关闭取缔和停产整顿了一些污染企业。近日,据记者与执法检查组在沿线了解,安阳市在整治中确实下了很大工夫,但仍有不少企业不能实现达标排放,检查中看到的10来家企业,几乎每家都存在超标排污现象。(523日中国经济网)

 

安阳“工业一条线”变成“污染走廊”曾被媒体多次曝光,虽然省长都出面进行了干预,但部分污染企业依然是我行我素,也就是说,违法了没人追究责任。这就很可怕。“环保风暴”刮得再厉害,如果环境违法成本很低,污染企业可以为所欲为,那法规就因为失去了强制力保证下的执行力,而不再有什么意义了。人们有理由追问:如果这些地方的环保整治仍然留有死角,还需要多少次“环保风暴”才能吹散安阳上空的阴霾?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罩着,这些企业的超标排污现象还能存在下去吗?

 

其实,安阳“工业一条线”在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是河南省的冰山一角。据报道,近一二十年来,河南省已经围绕治理造纸等行业的污染有过若干轮战役,而每一轮战役之后都会有一次不同程度的反弹。有人算过一笔账,当草浆造纸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于3.4万吨时,如果要做到把污染物处理达标排放的话,企业就没有利润了。换句话说,就是当企业的造纸规模小于3.4万吨时,企业为了谋取利润,就有可能铤而走险,偷排了事。而事实是:这几年河南虽然关停了1050家造纸厂,但仍有300多家照样在生产,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仍是地方财政创收之根本。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对加强环保“口惠而实不至”,有的虽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但并没有切实履行污染削减承诺;虽然建了治污设施,但并不正常运行。许多污染事件的原因,表面看似责任在企业,实则其根源在当地政府。地方保护主义浓厚,“政府不作为”是导致污染事件的根本原因。

 

通过几次大的“环保风暴”,许多地方的违规污染企业被叫停,表面上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更深的层次是局部与全局的博弈、政绩与民生的博弈。由于“环保风暴”,关停了部分污染企业,“环境影响经济论”就有了很大空间,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口边之语。在现有的干部考核体制下,环境保护仍被认为是软指标,而经济建设特别是财政收入仍是硬指标。因此,地方政府官员不愿意从理性上心服口服地承认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而是对环保行动推倒了多少正在生产的烟囱、关了多少个排污超标的工厂、压了多少个报批的不合格项目,从而影响了多少GDP、减少了多少财政收入数字等等耿耿于怀。

 

比如一个污染企业,要不要关闭或下大力气去治理,就将这几方的利益全部牵扯进去。首先是企业的利益,关闭与治理都是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地方政府也在选择关闭与处罚中,权衡着税收的增减。这说明,除了一些污染企业过度追逐利润,一些地方政府政官员也为了片面追求政绩,急功近利,掠夺式的过度开发环境资源。然而,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如果不计较环境资源成本,经济增长换来的只是人的生活空间被逼迫得越来越污浊狭小,这样的经济发展充其量是害人又害己的行为而以。

 

要解决个别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不顾环保的冲动问题,那就要对地方官员的官帽和环保问题联系起来。地方官员应该树立“为官一任、环保一方”的为官理念,不能说让某个主政一方的官员在某个地方因为经济发展捞到政治资本,却置环境于不顾,还能提拔重用。因此,必须要让地方政府有动机参与博弈。绿色GDP考核标准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要鼓励地方政府参与博弈当中,冲淡GDP使得地方政府与企业过于密切的联系。而在地方政府还不能有效地积极参与到博弈中来的情形下,强调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就很有必要,让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环保部门就独立地对污染企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