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林
我国将自6月1日起对磷酸二铵开征出口关税,并将磷矿石的暂定税率由10%提高至20%。业内专家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对部分产品开征出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这一增一减体现了我国外贸政策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消息人士透露,出口退税的调整还将继续,我国仍将采取进一步措施降低资源类产品出口退税率,并对部分产品开征出口关税等。(5月14日《中国证券报》)
对于这次提高磷矿石出口暂定税率,有关专家认为,这种调整体现了我国目前减少出口资源类产品、增加加工程度高产品的外贸政策调整趋势,这体现了保护资源,提高出口结构的需要。多年来,我国在磷矿石等诸多矿产品贸易中一直是主要的出口国,且出口额的增长方式主要来自于数量,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引发了出口企业的恶性竞争。
磷矿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资源类产品,我国磷矿石在亚洲具有比较优势,也是我国发展磷肥工业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国际磷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相关磷产品价格飙升,刺激了磷矿出口量的加剧。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我国磷矿石出口达211万吨,主要出口印度等国。我国自去年11月1日起对磷矿石开征10%的出口关税。尽管此次我国又采取对磷酸二铵和磷矿石加征出口关税,但由于国际磷矿石价格的持续攀升,出于利益的驱动,磷矿石产销企业仍将会把磷矿石出口作为首选。因此,国家通过加征出口关税来减少或限制磷矿出口可能收效不大。
为什么我国磷矿石出口屡限不止呢,主要还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决心不大,出台的政策和措施比较温和。这一点我们不妨学学美国,政府通过采取强制措施,由限制磷矿石出口到最终完全停止磷矿石出口。美国是世界磷矿资源最丰富的4大国家之一,但是美国对磷矿资源的开采、生产、出口却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了保护磷矿资源,美国从
1980 年开始已经明令减少出口磷矿石,同时开采量逐步降低,2004
年美国磷矿石产量由 19 世纪中期的 450 万吨降低到350 万吨。2002
年美国强力停止了磷矿石的出口,因而由出口大国变为进口大国。
其实,我国与美国的磷矿资源储量大体相似。然而,未来我国磷肥和磷化工行业,将面临严峻的磷矿石原料供应危机。近年来,国内磷复肥市场需求不断升温,加上磷矿石大量出口,使我国磷矿资源储量正在“加速度”锐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我国磷矿石产量为3711万吨,实际消费量超过了5600万吨。国土资源部有关数据也显示,2003年底我国磷矿石可采储量为18.9亿吨,2005年就变成了14.4亿吨,两年之内减少了4.5亿吨,磷矿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国土资源部已将其列入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矿种之一。
综合以上数据,加上磷矿石出口200万吨\年左右,如此下去,我国可采储量的磷矿石(21.11亿吨)加上基础储量的磷矿石(38.53亿吨)共计59.64亿吨磷资源,只可满足2060年前的需求,现在是2007年,也就是说,再过半个世纪,我国的磷矿资源就要基本枯竭。国内的磷矿石需求都不够,还拿去出口印度等国,而且出口的还都是品位大于30%的优质磷矿石,无论怎样都说不过去。
有专家称,应该减少资源类产品出口,资源类产品宁愿埋在地下。这种观点似乎有些偏颇,但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际上,现在美国采取的正是这样的产业政策。应该看到,我国磷矿资源紧张的问题已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不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限制磷矿石出口,势必影响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我国的产业安全。
印度等国希望购买到充足的磷矿石,而对我国来说,随磷矿石一同卖出的,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减少的是我国的磷矿资源储量,进一步说,是“吃祖宗饭,砸儿孙碗”。美国能停止磷矿石出口,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够呢?基于此,国家应从保护稀缺资源和确保产业安全角度出发,除开征出口关税外,尽快采取强制措施,停止磷矿石出口,同时鼓励磷矿石进口,从而在大力调整国内经济增长结构,转变进出口方式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