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假外资”欺骗 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

(2007-04-17 13:11:46)

    邱 林

 

    西安一家民营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时,由于资金不足引进一家号称“资产过亿港元”的外商。想不到的是,这家外商拥有的不过是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1美元公司”。 由于盲目引资失败,海华公司随后被迫自筹资金进行项目建设,不但延误了工期,而且背负了巨额债务,公司的发展战略也因此受到了影响。(4月17日《中国经济周刊》)

 

    西安近年来引进外资连上台阶,相继有数家外资企业落户西安,这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480余家。然而在外资进入西安的浪潮中也有沉渣泛起。西安海华公司盲目招商被“假外资”欺骗,导致自身背负巨额债务就是一个典型事证。

 

    2003年9月,自称美籍华人的吴滨来到西安,表示其所在的卡门国际公司准备投资倡笙公司(海华公司子公司)项目,并出示了中国银行(香港)尖沙咀东海商业中心分行致西安市政府的《银行资信证明》,证明卡门国际公司有1亿港元资产。随后,双方根据出资协议,吴滨投入现金275万美元,海华公司出资165万美元成立中外合资倡笙天然气有限公司,西安市高新区管委会对此做出同意批复。卡门国际公司作为大股东,让吴滨轻而易已当上了公司董事长。

 

    吴滨凭借一张假的“银行资信证明”,就把海华公司欺骗了,让其吃尽苦头。事实说明,一些国内企业往往对外资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和信任度,且社会舆论对外资也是正面居多,在合作时也不会对外资持什么怀疑态度。这种盲目的招商引资,其特征是“饥不择食”甚至“饮鸩止渴”。从根本上说,如果国内企业没有原则的盲目招商,最终酿成苦果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国内企业深受“假外资”欺骗的何止海华公司一家呢。过去,以“合资”为名、行“诈骗”之实的做法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轮引资热潮时就已出现过不少,当时主要是诈骗银行信贷,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外国投资者涌入我国,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急于招商的心理,打着投资的幌子进行诈骗活动,使“假外资”开始向处于招商引资热潮中的西部地区扩展。

 

    那么,这些“假外资”是怎么形成的?揭开“假外资”面纱就一目了然了。其实,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现在过于宽松的公司注册环境,为 “假外资”滋生提供了温床。例如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地,公司注册环境非常宽松,1美元即可注册公司,结果一些不法之徒在上述地方获得“壳公司”后,像幽灵一样潜入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进行“诈骗”活动。

 

    换句话说,正是西部地区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招商心切为“假外资”创造了“容易”的诈骗环境。一方面政府或企业引资冲动强烈,并且对外资盲目崇拜,轻易就会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招商引资监管上存在薄弱环节,对这些外资的身份、资金渠道及股东诚信纪录监管不足,使其行骗过程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加上西部一些企业自身法律意识不强,风险观念淡薄,使得假外资“空手套白狼”频频得手。

 

    虽然目前我国对内外资企业的合作已有诸多的法律条款,但许多企业在吸引外资过程中还是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应”症状,例如对外资的的身份、资金渠道及股东诚信纪录等不重视,特别是验资把关不严,加上企业引资心切,视野有限,很容易受骗上当。这给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外资投资或合资的监管正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工作中的一大课题。在外资流入、批准环节上,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在批准设立外商投资或合资企业时要了解海外企业资信、投资贸易背景,辨别真假,堵住“假外资”的来路。同时,要强化验资管理,引资考核要以银行实际到资、结汇数作为标准,并通过验资询证来加以确认,制止虚假验资行为。国内企业也应摒弃对外资的盲目崇拜心理,引进外资时应特别严格把关,尤其是对来自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更要格外小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