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树清、肖钢都与IPO没有直接关系

(2013-03-29 08:44:40)
标签:

财经

经济

时评

证券

杂谈

分类: 财经证券

郭树清、肖钢都与IPO没有直接关系

韩强

       最近,郭树清的离任与肖钢的上任,不断引起媒体的猜测.有一种说法,郭树清的离任与暂停IPO的关系,而肖钢的上任,很可能重启IPO,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什么根据。

       首先,郭树清在任18个月,新股发行仍然在继续,暂停IPO1026日之后,真正比较明确暂停IPO124日,郭离任之前,媒体就开始猜测什么时候恢复IPO。由于时间的巧合,有人认为,郭树清暂停了IPO,其实,我们只要看一看事实,就明白。

     2011年中国IPO规模世界第一》 

      综合媒体1229日报道,尽管中国大陆和香港股市下跌迅猛,但中国再次超过美国,成为IPO规模最大的地区,凸显出全球金融活动正从西向东转移。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上海、深圳和香港上市公司2011年通过IPO融资730亿美元,大约是纽约证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和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总和的两倍。

  香港连续第三年坐上头把交椅,2011IPO融资规模为309亿美元。而纽约和伦敦交易所分别为307亿美元和180亿美元。

  这个数据掩盖了大陆和香港交易所2011年疲软的交易状况,市场动荡迫使一些公司推迟上市,有的甚至最后时刻取消交易。(2011年中国IPO规模世界第一》2011-12-29 《世华财讯》)

    《证监会回应八大热点问题:不会为救市而停止IPO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20519/015412100416.shtml ,其中有一段话耐人寻味:

  2012518日,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针对广大投资者关注的市场扩容、“新三板”T+0制度、上市公司分红除权除息等八大方面的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投资者普遍关心的还是新股发行问题。一位网友提问:“股市这么低迷,但新股发行、增资扩容的脚步并未停缓,为什么不能暂停新股发行,提振股市信心呢?”

  证监会方面称,市场指数高低不是行政监管的范畴,停发新股则是典型的行政管制,监管部门不能根据指数高低来调整发行节奏,否则就是走“回头路”,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证监会方面还表示,新股发行节奏与市场的涨跌无必然联系。2007AIPO融资4590.62亿元,居全球首位,沪深300指数上涨161%2004年、2008年停发新股,A股市场并没有改变持续下跌的趋势。(2012519 《每日经济新闻》)

      郭树清在位时,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股发行不是影响股市升跌的重要因素。证券市场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证监会并不能左右股票指数的变化。他还表示,推出国际板是大势所趋,但并非当务之急。

  姚刚表示,股市运行的影响因素复杂,股指涨跌是境内外多种经济、市场因素的综合反映。将股指下跌归咎于新股发行的看法在过去就有,现在仍可听到这种担忧。从静态的供求关系来看,此种担忧似有道理。从历史看,确实也曾出现过暂停新股发行的情况,但对提振股市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作为“政策市”特征而广受诟病。(2012721日《证券时报》)

       20121214日《经济参考报》的文章《A股制度顽疾调查:堕落的守门人 中介沦为利益分食者》说:“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本应充当市场“守门人”角色的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行政审批者等部分中介机构,不惜牺牲客观公正与独立性,在如今的IPO产业链上结成了利益同盟,通过企业上市从中渔利,从上市“守门人”堕落为利益“分食者”,以致PE腐败频频产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毒瘤。”

      其中有一段话引人注目:“证监会发审委、并购重组委,组成成员都是会计师、律师这些专业人士,应该成为市场最后一道守门人。但在8年前证监会发行部王小石案时,就有传言上市公司购买发审委委员名单。今年5月份,证监会又通报了并购重组委委员吴建敏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郭树清在任时,IPO并没有暂停的迹象,而且从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和副主席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没有暂停IPO的迹象,不仅没有暂停的意思,而且还要继续IPO。投资者保护局认为”停发新股则是典型的行政管制,监管部门不能根据指数高低来调整发行节奏,否则就是走回头路,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姚刚认为,”新股发行不是影响股市升跌的重要因素。证券市场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证监会并不能左右股票指数的变化。“

       所以,决定IPO发行或者暂停的是证监会的上级,而不是证监会。1994年,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沤鸿儒期间,确实有过暂停IPO的三大政策,但是您看一看当时的报道就明白:这个决策也是证监会的上级。

       准确地说,对拟上市公司和保荐人的自查是郭树清的决策。但是没有要求”发审委、并购重组委“自查,他们是最后的把关者,按道理说,他们也应该自查,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变脸公司“,为什么不要求他们自查?

       由此可见,IPO是否恢复,也不是肖钢能决定的。最关键的是:我们股市的定位,究竟是融资市?还是投资市?大家打开证券从业人员的教科书,就会发现,讲到证券市场的功能,都说是为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市场优化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但是,实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顾质量的融资市场,相当一批变脸公司上市,给包括机构和中小投资在内的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需要反省的是:造假公司是怎样通过一道道关口上市的?

      中国的股民是最善良的,他们对A股市场贡献是很大的。请爱护这千百万善良的投资者,我们的市场才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