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琼斯创历史新高2012年前A股市场连创新低

(2013-03-06 07:41:36)
标签:

财经

经济

时评

证券

杂谈

分类: 财经证券

道琼斯创历史新高2012年前A股连创新低

韩强
     3月5日道琼斯指数创新高,突破了2007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同样是2007年,A股和道琼斯都创出了历史新高,但是就从这一年开始,A股不断向下,一直到2012年12月4日创出了新低——1949点,也就是说,从2007年到2012年,这五年中,经过了反弹再向下的反复,实际上是步步向下。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量新股发行,不仅上市公司变脸,而且是发行价高,A股被称为圈钱市。请看腾报道:
      《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年度全球IPO最活跃国家》
中国成为IPO最活跃的国家,共有187家公司通过IPO募集资金大约50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美国(69个IPO募集资金205亿美元)和巴西(6个IPO募集资金130亿美元)。(《2009年全球资本市场IPO融资报告》2010-01-08 《环球企业家》)
《2010年,中国股市今年IPO融资额全球第一 跌幅全球第三》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讯(王红娟)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初以来中国内地加上香港股票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募集到的资金总额高达528亿美元,摘得全球股市IPO融资桂冠。不过,与大规模股票发行筹集资金不太协调的是,中国股市今年整体表现不佳,基准的上证综合指数今年迄今为止累计跌幅仍然高达11.4%,在金砖四国股市中表现最差,在全球的排名仅仅略好于希腊和西班牙。(《中国经济网》2010年12月24日)
《2011年中国IPO规模世界第一》 
      综合媒体12月29日报道,尽管中国大陆和香港股市下跌迅猛,但中国再次超过美国,成为IPO规模最大的地区,凸显出全球金融活动正从西向东转移。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上海、深圳和香港上市公司2011年通过IPO融资730亿美元,大约是纽约证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和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总和的两倍。
  香港连续第三年坐上头把交椅,2011年IPO融资规模为309亿美元。而纽约和伦敦交易所分别为307亿美元和180亿美元。
  这个数据掩盖了大陆和香港交易所2011年疲软的交易状况,市场动荡迫使一些公司推迟上市,有的甚至最后时刻取消交易。(《2011年中国IPO规模世界第一》2011-12-29 《世华财讯》)
      面对这样的情况,广大投资有意见,而且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也不断发表文章,指出新股发行的速度太快:
            2011年8月8日《人民日报》就有一篇《扩容应考虑承受力 给A股休养生息机会》
      2011年9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股市长期“绿肥红瘦”为哪般》
      2001年9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篇文章,《新股不顾市场越穷越生 A股将继续弱势》
      但是,我们的市场却不以为然,说新股发行与股市涨跌没有直接关系。有从业人员评论,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对记者说:“这两年经济现象有一个奇怪特点,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涨价,唯有股市不涨;作为全球市场重要部分的内地股市,受外界影响大,却总是跟跌不跟涨。尤其是2010年上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中中国表现最好,全球股市中却是中国股市表现很差,即使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股市的表现也堪称糟糕,这种现象实在难以解释。”
      我们看到:欧美股市涨,A股不涨,欧美股市跌,A股就跌,原因是新股发行不断。申银万国钱启敏认为“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全球IPO规模下降了47%,港股 IPO下降了84%,美国股市在5月份脸谱上市遭冲击后,6月份没有一个新股发行上市。可见,规模调节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平衡方式。反观A股,上半年IPO规模也下降了58%,但市场似乎还难以承受,能否继续缩减,值得探讨。”(《十大券商预测下周大盘走势》2012年7月21日《中国证券报》)
       我们知道,证券市场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我在2012年《中国城市经济》发表的《试论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的特点》一文中说过: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可以称为“前市场经济”或者“不发达的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阶段;近现代的大工业商品市场经济是第二个阶段;“现代化以后”的金融市场经济是第三阶段。也就是说:第一阶段: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以中国最为典型,第二阶段:工业市场经济以英国最为典型,第三阶段:金融市场经济以美国最典型。
      金融市场经济的特点是:泛期货化,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而且在消费结构上表现为透支消费(分期付款),这是金融市场经济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因为虚拟经济的总量一旦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经济危机。所以现代化以后的经济危机与工业经济经济的危机不同,不是商品过剩的危机,而是表现金融产品过剩。
       我在超星视频的《中国证券百年史》的讲座中,也说过,1865年出现了股票,当然第一个股票是英国在中国的经纪人经营的。1872年李鸿章、盛宣怀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股票。也就是说,在清代中国有了自己的股票,当然这中洋务运动的产物。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由于,中国长期的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造成的思维模式,表现为不适应现代金融市场经济,最典型的特点是重视股票的发行,而不重视市场的管理,尽管教科书中讲,股市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让投资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把股票的发行摆在第一位。从质量度的关系上说,质不行,上市公司经常变脸;从量上说,过度发行;倾斜度上说,不顾市场的承受力,认为新股发行与股市涨跌没有直接关系。其中最典型的是狂猴王A的发行。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宜昌采访时,听说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一段“典故”:猴王股份获准上市后,公司一位高层领导大宴宾客。酒过三巡,这位人士突然间拍桌子大笑起来,他说:“证券市场究竟是哪位高人发明的?我真得好好感谢他!以前借钱还要还,现在一上市就有那么多钱,可让我怎么花?”(《警钟为谁而鸣--ST猴王命运悲剧剖析》)
  让我们看一看猴王是怎样“花钱”的:1994—1996包括猴王A在内的猴王集团炒股大军分别在宜昌、深圳、武汉等地开设136个账户,动用10亿元巨款炒股,炒股亏损2.896亿元,透支欠债2.24亿元,共计损失5.136亿元。但是猴王A却做出5200万元“炒股利润”,其目的是为创造“净资产收益率”继续骗钱。从1995年开始,猴王集团每年都付给股份公司三、四千万元不等的资金占用费,总额高达1.9亿元,但是猴王A的账面净利润总额只有1.5亿元!不过,这笔资金占用费从来都是挂帐了事。1997年,为了增发B股,做假玩出花样,猴王A又把自己的原值不过3500万元的两处房屋以高达2000万元的年租金租给猴王集团。1998年猴王A0.13元每股收益中竟然有0.12元是靠“租赁”而来的。2000年6月15日ST猴王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ST猴王对集团的应收款至少有8.9亿元,担保至少3亿元。其中对集团关联交易就有挂帐45111万元。(《ST 猴王:弄虚作假“集大成”》《证券时报》 )2001年3月28日)随着猴王集团的破产,猴王A变成了ST,急剧缩水,试图逃债。
  “猴王”是极端的典型,但是在相当一批上市公司里,发完了股票就买国债、就搞委托理财,甚至有的公司把增发、配股的钱也拿来搞委托理财,美其名曰“资本运作”。人们不禁要问:要发股票的公司究竟缺钱不缺钱,你说它不缺钱,招股说明书却说要投资什么项目,需要多少资金,做出一副缺钱的样子。但是,一旦达到高溢价发行的目的,就把钱投向了国债、甚至买股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猴王”式的心态——”以前借钱还要还,现在一上市就有那么多钱,可让我怎么花?“
  这种心态当然不会对投资者负责,甚至还还把国家股、法人股做抵押,引起债务纠纷。我们并没有看到:发行股票减轻银行负担。使企业直接得到资金,企业发展了,投资者就可以得到回报。反而看到的是:股民赔钱,甚至有些上市公司给银行带来了麻烦。
  1994年,湖北猴王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助韩前旭在负责筹建、经营湖北猴王置业公司期间,分批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湖北省信托投资公司取得借款,猴王股份有限公司的银行贷款共计3500万元,由置业公司进行股票买卖。韩前旭将盈利款转入其私人控制的账户中,并将其中的8.6万余元占为己有。截至2000年12月底,猴王集团资产总额3.7亿元,负债23.6亿元,累计亏损25亿元以上,涉案金额高达14亿元,成为被告的经济纠纷案达230多件,涉及金额高达14亿元。
        现在某些企业不惜运用高额"公关费"争取上市,《经济观察报》的一篇文章:《贫穷董事长曝光上市黑幕:公关费用掏空大股东》,看了让人惊心动魄:大部分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共同感觉,在上市过程中留下的高达一两千万的“不能说”的费用因为无法走账,这些说不得的费用最为核心的支出就是财经公关费用,仅这一项就支出了600多万。据据了解,一般上市公司IPO时的财经公关费用从400万到1000多万不等。现在普遍采用的将不能说的费用走券商承销费是个最简单选择。“我们去年年底做的项目,收到了3600万的承销费,其中有500万是帮财经公关走账的,另外还帮董事长个人走账了300万。以前这么干的主要还是中小券商,但现在大券商也开始这么干。目前市面上统计的券商承销收入,据我估计,总承销费用中至少有五分之一都是在帮忙洗白那些不能说的钱”。(2012年07月14日 09:57  经济观察网)
       现在正是年度报告公布的时期,一些刚上市的公司业绩大变脸,广大投资者不禁要问:他们的募集资金用在了什么地方?
       所以A股市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晢停新股发行,进行全面整顿,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是一个健康的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