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市减缓或暂停新股发行是国际惯例——与姚刚同志谈心(一)
韩强
最近,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股发行不是影响股市升跌的重要因素。证券市场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证监会并不能左右股票指数的变化。他还表示,推出国际板是大势所趋,但并非当务之急。
姚刚表示,股市运行的影响因素复杂,股指涨跌是境内外多种经济、市场因素的综合反映。将股指下跌归咎于新股发行的看法在过去就有,现在仍可听到这种担忧。从静态的供求关系来看,此种担忧似有道理。从历史看,确实也曾出现过暂停新股发行的情况,但对提振股市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作为“政策市”特征而广受诟病。2012年07月21日《证券时报》
这与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针公开答复广大投资者的内容基本一致:“市场指数高低不是行政监管的范畴,停发新股则是典型的行政管制,监管部门不能根据指数高低来调整发行节奏,否则就是走“回头路”,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证监会方面还表示,新股发行节奏与市场的涨跌无必然联系。(2012年05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
我们认为,姚刚同志与保护局的说法有点差别,至少承认“新股发行不是影响股市升跌的重要因素”,但承认对股市有影响。究竟有多大影响,我们看一看事实:
申银万国钱启敏认为“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全球IPO规模下降了47%,港股
IPO下降了84%,美国股市在5月份脸谱上市遭冲击后,6月份没有一个新股发行上市。可见,规模调节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平衡方式。反观A股,上半年IPO规模也下降了58%,但市场似乎还难以承受,能否继续缩减,值得探讨。”《十大券商预测下周大盘走势》2012年07月21日《中国证券报》
请看有关统计:
《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年度全球IPO最活跃国家》
中国成为IPO最活跃的国家,共有187家公司通过IPO募集资金大约50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美国(69个IPO募集资金205亿美元)和巴西(6个IPO募集资金130亿美元)。(《2009年全球资本市场IPO融资报告》2010-01-08
《环球企业家》)
《2010年,中国股市今年IPO融资额全球第一 跌幅全球第三》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讯(王红娟)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初以来中国内地加上香港股票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募集到的资金总额高达528亿美元,摘得全球股市IPO融资桂冠。不过,与大规模股票发行筹集资金不太协调的是,中国股市今年整体表现不佳,基准的上证综合指数今年迄今为止累计跌幅仍然高达11.4%,在金砖四国股市中表现最差,在全球的排名仅仅略好于希腊和西班牙。(《2011年中国IPO规模世界第一》《中国经济网》2010年12月24日)
综合媒体12月29日报道,尽管中国大陆和香港股市下跌迅猛,但中国再次超过美国,成为IPO规模最大的地区,凸显出全球金融活动正从西向东转移。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上海、深圳和香港上市公司2011年通过IPO融资730亿美元,大约是纽约证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和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总和的两倍。(《2011年中国IPO规模世界第一》2011-12-29
《世华财讯》)
这些统计,告诉我们,一个清楚的事实:我们的A股市场,连续三年摘得全球股市IPO融资桂冠,同时也成为跌幅全球第三。而且,我们还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全球IPO规模下降了47%,港股
IPO下降了84%,美国股市在5月份脸谱上市遭冲击后,6月份没有一个新股发行上市。可见,规模调节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平衡方式。
我们不是经常谈“国际惯例”吗?美国是市场经济,中国香港是市场经济,大家都承认,为什么美国可以停止IPO,港股
IPO下降了84%,难道减缓或者暂停IPO“就是典型的行政管制”,难道是我国香港和美国都是走“回头路”?难道我们的A股市场,竟然在上周,在指数接近全年最低点2152点时,发行8只新股,这种做法是不是不顾市场情况的行政管理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