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杂谈艺术赏析社会/纪实人文/历史知识/探索职场娱乐 |
分类: 时事评论 |
建议郁钧剑.宋祖英.关牧村等委员补习文化知识
韩强
3月13日援引《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说,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这个提议不仅增加了小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这21位委员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不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历史.
第一,“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这句话本身就是缺乏文化知识的表现。大概这些委员中有喜欢书法的,也知道一些古文字。但是对中国文字演变历史,特别是史籀别创新体,以趋简便的历史并不清楚。
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过程,是经过秦统一中国,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逐渐走向规范化。这个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
所谓“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甲骨文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後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着名。《说文解字》中,也有部分大篆。
所以,汉字的不断简化是一个过程,今天认为的繁体字,未必就是真正的繁体字。如果要寻中国文化的根,那么“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都要学。
第二,从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开始,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同,特别受到初学文化的儿童和成人的欢迎。40多年来,简化字作为国家法定的现行通用文字的得到全面普及。
简化字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在香港、台湾也程度不同地在使用着。香港知识界对简化字采取了“繁简由之”的态度。台湾不仅民间已大量使用简化字,政府和文化界也曾多次公开讨论汉字简化问题。台湾教育部颁布的作为手写行书标准的《标准行书范本》中,也已大量采用了简化字。
韩强
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简化字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在香港、台湾也程度不同地在使用着。香港知识界对简化字采取了“繁简由之”的态度。台湾不仅民间已大量使用简化字,政府和文化界也曾多次公开讨论汉字简化问题。台湾教育部颁布的作为手写行书标准的《标准行书范本》中,也已大量采用了简化字。
前一篇:中国平安从149元到56元
后一篇:停止新股发行和再融资稳定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