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证券证券理财财经股票理财炒股感悟随笔谈天说地杂谈 |
分类: 财经证券 |
慎用补仓——股民的操作策略之六
在股市中,“补仓”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是在一般投资者没有把握在震荡中以相对的高位卖出股票,以相对的低位再接回来的情况下,所用的一种保守的方法。专家家说,补仓可以在低位加量买入,再跌再加量买入,形成宝塔,这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但是对于资金量很少的一般股民很难做到,可能补一两次就再也没钱了,这时股指和股票还在跌(逆势股除外),眼看着自己的股票被套住,甚至会出现慌乱而割肉的情况。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首先要看自己买的股票有没有必要补仓,如果股票很活跃,业绩又好,就不需要立即补仓,可以等一等,在更低的价位上再补仓,甚至用不着补仓,也许再股指强烈反弹时,自己的股票可以收回成本。
其次,不加量补仓,第一次只补原来仓位的二分之一,四两拨千斤,照样摊低成本。例如10元的股票,在9元补入同等数量,平均价是9.5元,如果加量一倍补入,平均价是9.3元,实际上加一倍补仓只摊低了0.2元,充其不过是个手续费。如果补二分之一,平均价是9.7元,比同等数量补仓的平均价高0.2元。如果按原股票的同等数量或加一倍补入,可能一次就没有剩余资金了。如果按二分之一补入,那么还可以在大势下跌时再补二分之一,假如股价是8元,那么平均价位是9.25元,比第一次同等数量的补仓平均价位还低0.25元,比加一倍的补仓方法低0.05元。当然10元的股票不会几天就跌到8元(特殊情况除外),实际情况很复杂。但是通过这道算术题至少可以知道,二分之一的补仓方法比同等数量和加一倍的方法要好得多,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其中的优越性不仅在于有效地利用了资金,更重要的是有了主动权,如果第一次二分之一的补仓仍然被套,那么第二次的二分之一不仅是对整个仓位成本的降低,而且在局部上也是对第一次补仓成本的降低。况且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即使股市一路下跌,中间也有反弹,可以利用反弹卖出第二次补仓的股票,获取微利,再跌再补,一方面赚了钱,另一方面更进一步摊低了成本,化被动为主动。
最后,补仓要拉开价位,最好是在10%以上,如果5%左右,其中的手续费消耗太多,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遇到连续的下跌,很快就会因为手中无钱而陷入被动。还要注意的是,在连续阴跌时不要轻易补仓,一定要拉开价位,免得屡买屡套,搞坏了心态。
总而言之,补仓是一种被动的方法,要争取把被动转化为主动。当然更主动的方法是在股票上升过程中,及时获利了结。很多情况下,一般投资者买入的股票并不是第二天就套住(高位追赶涨除外),而是获利不肯出来,跌到成本价了还不出来,结果反而被套,甚至越套越深,又陷入补仓的被动局面。因此争取主动才是在股市中操作的良策。
《网易经济频道专家视点》2000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