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腩、牛腱、蘿蔔

标签:
美食 |
分类: 家常菜 |
不記得是早前哪一天的晚餐了。
周末提前做了個香菇燜雞,周一周二的晚上下班回來,再加熱了就可以開飯。
做法以前寫過很多,可以搜搜。
買了個佛手瓜,經擺嘛,放在雪櫃里,哪天回來沒菜的時候,切切炒炒就可以了。
通常同一周二的晚餐會吃周末預先煮好的肉菜,周三的時候,就只能簡單地蒸個肉餅或是排骨,又快又簡單。
這日,梅菜蒸肉餅。
上周媽媽在這兒的時候,做了蘿蔔燜牛腩,媽媽特別愛吃的一道菜。
也是超簡單的做法。
牛腩不切粒,大塊地扔進水里,先汆一汆水備用。
倒入汆過水的牛腩進去,香葉八角也扔進去,略為炒一炒。
然後加水,加入適量的柱候牛腩汁(上上邊炒佛手瓜的那種方便醬汁),可以試一下味道,不要太咸了,因為煮好收汁後味道才會變咸,所以略略試一下,感覺得到有咸甜味的存在就差不多了,別一下就放太多,煮好會很咸的。
除了薑八角香葉與方便醬汁,就沒其它東西了。
簡單吧~~~
先在鍋里燜牛腩,燜一小時左右,不揭蓋燜多半小時。
我是提前一天燜好放進雪櫃里,第二天下班回來再加熱了吃的。
第二天吃之前,加入蘿蔔,還有一根牛腱,(牛腱同樣地先用水汆燙過),繼續燜上半個小時,即成。
牛腱不宜煮得過長時間,留有一些嚼勁,無論是涼拌或是熱吃,才比較有味道,所以我一般只煮半小時而已。
這樣二次燜煮的牛腩,已經很淋很軟,非常入味喇。
我上篇吃面提到的牛肉湯,其實就是這個燜了牛腩的柱候湯水,同時一起燜的牛腱子肉,又是獨立的一道小菜呢,留起一些這個燜煮過牛腩牛肉的醬汁,煮面的時候,清水里加上一大勺,再加一點點鹽,就已經是很香的一碗面湯喇。
煮到最後湯汁沒多少的時候,或以試一下味道,如果覺得還是太淡,可以再適量地加入一些柱候腩汁做補救。
媽媽喜歡吃南瓜,買了半個,和蒜蓉燜熟了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