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中產 實驗「無冷氣」慳電

标签:
杂谈 |
分类: 菲言菲语 |
【經濟日報專訊】農曆五月,仲夏剛至,本港市區已錄得34.5度高溫,創6月第三高紀錄。在這熱力逼人來的季節,偏有80後中產夫婦進行「無冷氣之初體驗」,並透過全屋電器用電大搜查,實行策略性省電大計,既可省荷包,又能支持環保。
「我現在周六和周日在家,試行在廳開窗吹風扇,有時都幾熱會流晒汗,但橫豎會沖涼,一次過沖了,到晚上睡覺才開冷氣。在睡房無法不開(冷氣),否則一身汗,要換床單開(洗衣)機洗,反而嘥電。」年近29歲的陳啟文新婚一年,踏入夏天,他開始進行「無冷氣」實驗。
陳本身從事環保建築顧問,主要為發展商設計慳電設備,但對家居節能,陳也在自己摸索。
夏天高峰 兩月僅用600元
「我太太會問我,這樣開着電腦是否很嘥電?」陳啟文說,電腦每小時耗電費用只是約0.15元,即使開10小時也只是1.5元,一個月也只是45元。他會告訴妻子所耗電費,並着她自行決定使用時間。
陳以其家居為例,電費最大部分是用在冷氣,所以要向冷氣「埋手」。他坦言,今年早熱提早開冷氣,沒有冷氣的日子並不易過,但當習慣了吹風扇,感覺也很舒服。
低用量住戶 倡予高折扣
他相信電費單是一張讓人乖乖節能的「利刀」。他說智能電網讓用電戶實時監察用電情況有助鼓勵節能,但關鍵是要有不同級別的收費配合。「你show出來現在用10度電,對用戶其實無意思;又或者show此刻電腦每小時用電0.15元,你不會因此關掉。」
陳建議改變電費收費結構,例如用電量最低的20%住戶,可享65折,接下來的20%則75折;相反用電量最高的20%住戶,要付貴5成的電費,這樣用戶看着用量表,才有誘因努力省電爭取最佳折扣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