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或拖住“小康”后腿
(2009-11-05 20:59:51)
标签:
房产 |
分类: 房地产 |
房子或拖住“小康”后腿
中国城镇户均住房面积达标还须20年——
本报记者 魏珍妮报道
尽管近日公布的2020年可以实现“小康”的监测分析令人兴奋,但“房子”问题却可能让这样的梦想落空。
“十年之后,起码能拥有一套比较舒适的住房。房子面积不用非常大,但是一家三口要住得比较舒适,不会太拥挤。”刚刚结婚不久的陈晨这样憧憬道。“不过,我和老公都刚工作不久,房价那么高,连房屋的首付都难以负担,只能暂时租住在这间50多平方米的房子。”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0年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结果,2007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数为72.9,比2000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93个百分点,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然而,这一目标,很有可能被房子拖了后腿。
另一组数据却令人担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日前在某论坛上表示,到2008年末,中国城镇实有住房总量124亿平方米,户均住房60平方米,仅达到经济适用房的水平,属于“初步脱困”。从全面小康社会来说,老百姓户均住房应在90平方米。也就是说,若从此农民不再迁往城市,中国还得增加50%的房子。
事实上,2020年之前,中国的城镇化还处于快速发展期。据了解,中国2008年末城镇居民总人口6.07亿人,城镇家庭2亿左右,2008年中国城镇化率不到46%,2020年将达到60%。如果每年城镇化率增加1%,起码每年有1300万人进城,假设每户三人、户均需90平方米住房,那么每年还要新建4亿平方米的住房。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住房供给虽已取得较大发展,但是房屋存量较少,房屋供给严重不足,仍是制约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重要因素。
中国城镇住房经过从1980年到2000年的发展阶段,到21世纪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走过了住房脱困期。从1990年实有住房建筑面积仅为20亿平方米,到2008年,中国实有住房建筑面积124亿平方米,在不到20年时间里,住房资源是初始阶段的20倍。
“虽然现在城镇住房面积已达124亿平方米,但是我们住房面积改善的空间还非常大。目前,住房资源占有很不平衡,有的人可能已经住上了很大的房子了,并且他还拥有很多套住宅。而另一部分人,住房的面积很小很差,但是由于房价高企,很难获得较好的居住条件。”北京理工大学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周毕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前,中国政府公布的“十二五”住房建设目标就是“住有所居”,要解决百分之百的人有房子住的问题。
“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廉租房建设,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和其他带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建设。切实落实保障房政策,保证住房困难群体,能够改善居住条件。”贵州大学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项凯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产品”,避免没有实力购买商品房的人只能“望房心叹”!
牛凤瑞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大供给,满足增长的需求。同时,要通过探索多种方法增加土地供应,比如,旧城改造盘活存量土地。另外,要充分尊重市场的作用,政府干预之手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