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进军二三线城市是趋势 吗!
(2008-12-19 22:09:31)
标签:
杂谈 |
周毕文:进军二三线城市是趋势
武文静
近来,在国内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下跌的情况下,有些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出现存量不足需求加大的现象,不少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提出到二三线城市过“暖冬”。
对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房地产研究工作室主任周毕文。他认为,这并不是过“暖冬”,但鼓励开发商进军二三线城市。此外,他还建议,开发商要考虑自身条件而不应该盲目跟风。
“过暖冬谈不上,但房地产商到二三线城市发展是趋势,这也符合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的要求。”周毕文对本报记者表示。
那么,为什么不是过“暖冬”呢?周毕文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有些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本来就很高,开发商去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避灾,而是在做一个更长线的考虑。毕竟一线城市的开发量有限,应该说,此时进军二三线城市是在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做准备,而不是去避灾。
在近日举办的2008第十届中国住交会(中国国际房地产与建筑科技展览会)上,不少地方政府热情邀请有品牌的房地产大腕投资二三线城市。那么,是否真的会有大批的开发商迁徙呢?
“当然,也不会是所有的开发商都涌向二三线城市,这需要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谈好条件,有选择性地进军二三线城市。这是一个趋势应该鼓励,开发商不应该是在一个地区开发,而是应该向一些力量薄弱的地方进军,二线城市竞争相对较少的就可以进入到二三线城市。像贵州和呼和浩特进军少的地方,开发商就可以去投资。”周毕文说。
而在当前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房地产投资向中西部倾斜明显。二三线城市的保障性住房是否能成为开发商的“救命稻草”呢?对此,周毕文表示,根据以往的情况,保障性住房首先是由国有企业去承担,一是一般的开发商比较难拿到这些项目,二是利润比较低开发商也不愿意去做。这个责任和义务是互相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能进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上。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开发商该如何过“暖冬”呢?周毕文建议,首先,开发商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不要盲目地去扩张,如果条件好的话哪都不去也是度过暖冬的一种方式,比如说一些楼盘卖掉了,那就可以等待下一个时机;其次,可以乘着地方政府迫切想让楼市回暖的心情,在土地价格有所回落的情况下储备一些土地;再其次,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开发商可以提升自己内部的管理,具体是指经济和经营项目管理,使得建设成本下降;最后,要符合国家政策发展的趋势,建精装修住宅以及节能环保型住宅,考虑到老龄化社会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环保型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