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还我那些悲愤和绝望
标签:
南京!南京!杂谈 |
分类: 2006.柬埔寨碎片 |
也许是期望太高的缘故,尽管影片中的场面很是真实,真实到如同我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看过的每一张照片的翻版。尽管当中也不乏一些悲壮的镜头,悲壮得小蓝离场的时候眼睛还是红红的。
然而我开始失望。
整整2个小时,角川的视角,黑白的画面,摇晃的镜头,试图隐晦地去表达残酷和残酷中余留的一些人性。
所以,败退,反抗,屠杀,救赎,慰安妇,出卖,牺牲。这个人间地狱所有的际遇,他们都想在短短的2小时里表现出来。
想要揭露一些日军的暴行,想要反映一些国人的反抗,想要深入一些存在的人性。
然而散乱的镜头只能模糊影片的着力点,一切变成隔靴搔痒。
很多很多次,我的情绪正在酝酿积聚,却被突兀进入的画面拦截得戈然即止。难以形容这种无法让情绪奔腾释放的感觉,就像很努力却得不到高潮的××,让人无比焦虑。
南京4年,我常常独自去燕子矶、江东门、挹江门这些当年大屠杀发生的地方。我也读过很多阴冷的碑文,看过很多惨烈的图片,近距离默默拜祭过万人坑里的森森白骨。
那里很冷清,没有恢弘的场面和震撼的音效,却能直指心底的悲怆。
然而,《南京!南京!》没有让我流泪。
片中这场声称是颠覆和创新的日本人视觉的大屠杀,不能引起日本人的负罪感,因为画面没法过多触动他们的神经;不能激发中国人民的愤恨,因为里面的小鬼子开始有了人性;不能当历史纪录片,因为有了文艺加工,甚至不能当爱国主义教育片给小朋友们看,因为有大量儿童不宜的镜头...
也许这就是他们要的。有商业卖点,却不触发民族矛盾。
只是很多让我期望后失望的片,我可以笑笑就忘掉。
但是,这关于南京大屠杀。
要拍,就请让我们回到那些悲愤和绝望!
PS:
1、本文中的情绪部分也许属于个人期望不符的看法。
2、国耻不能忘。还是建议大伙去看,而且到电影院看。
1、本文中的情绪部分也许属于个人期望不符的看法。
2、国耻不能忘。还是建议大伙去看,而且到电影院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