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2017-01-08 10:43:24)
标签:

边陲小镇

和顺风情

公用古建

风水人情

实景实拍

分类: 行走在云南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西南边陲有个岁月静好的古镇,那里唱着古老的歌谣儿,有着传统的宗祠......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小河穿过两座弯弯的双虹桥,河水缓缓流过的小村边,还有驻守的牌坊......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百年的大叶柳卧波静守着那流年,独自吟唱千回百转的歌,那是亘古的倾情......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古老的歌谣伴随着和顺的故事,宛若小溪舒缓如歌流淌,萦绕在那洗衣亭.....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站在月台流连淡如微风的日子,早已褪去了昔日的奢华,心存经久的韵味......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千古观音古树静默着怀旧时光,伸展着恬静婀娜的舞姿,俨然风骨傲苍穹......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和顺古镇有八座祠堂,宗祠作为一个缅怀祭祀的场所,记载着祖祖辈辈的光辉荣耀。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寸氏宗祠,坐落于大石巷右侧,历史上曾建有正殿、厢楼、花园、客堂、大厅、二门、大门,大门外有二层石月台,左右两边有石标杆,每个杆上有两个石斗(为清光绪乙末科进士寸开泰所立)。通衢外又有一个更大的月台,前边是一片田园,眼界开阔,风光无限。寸氏宗祠的大门造型是中西合璧,有着南亚风格。三道罗马式圆拱门,每道门上有一个近三角形的顶,图案为浮雕。主门两侧的石柱上镶嵌“五嶽宗山百川赴海,千秋保本万古流芳”的楷书石刻,至今保存完整。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刘氏宗祠位于水碓村与尹家坡之间,坐南向北,建于清咸丰五年,建筑临溪伴水,布局错落有致,风格精致典雅。1920年扩建前厅,新修三开间牌楼式大门,增建月台,并立石斗于月台上。月台前筑有双孔石拱桥,桥下有池种荷花,具有园林之盛。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刘氏宗祠的前厅还遗存一块“御龙深远”的木匾。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李氏宗祠坐落于水碓村与刘氏宗祠之间。占地约四千平方米,背枕山坡,依山势而建,雄伟壮观。由正殿、二厢楼、二门、前天井、大门及两月宫门组成。从大路起步直达殿堂九重台基,石级一百余级。以布局宏伟、地势高峻、视野宽阔而风景优美著称。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李氏宗祠建造时期最晚,民国九年(1920)动工,十四年完成。木料全部用腾冲上等楸木,建筑规模气势为和顺宗祠之最。大门两翼两座i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殿前水池于二十二年裔孙洛祖(春、荣、贵、森)继(彦、文)新建,池上还有民国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李日垓于葵酋秋(1933年)题写的“聿修厥德,勿忝尔祖”小篆石刻,至今保存完整。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大门两翼两座拱门上的石刻也完整如初,正面为李日垓用行书写“登龙”、“望风”,背面李治的章草“经纬”,“云仍”。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坐落于张家坡帅头坡之马头山下,占地约两亩,面山临水,大盈江和三合河从祠堂前流过。两旁荷池相拥,整体格局为四合院带前花厅,坐南向北,由大殿、东西厢房(西为阁楼)、面楼、花园、大门、月台、标杆(已毁)组成。宗祠大门为木结构三开间牌楼式大门,前面是扇形月台。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那些古老的歌谣——和顺古镇慢生活(四)
    “一刀穷来,一刀富”说的就是和顺赌石。从前,和顺人用这种方法来经营翡翠,拿来一块还有翡翠的石块,在不知翡翠好坏的情况下,一赌为快,或许喜得尚品一夜暴富,或许为劣石而一夜倾家荡产,在赌石的压力下,也成就了一大批颇有经验的翡翠商人。如今依然还有这种传统的经营方式。有说:赌石就是赌运气,外行当心!

相关资料:
   和顺古镇有很多古老的共同建筑,祠堂寺庙、牌坊、洗衣亭、月台、双虹桥、闾门(总大门)等。

宗祠:和顺有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姓八座祠堂,其建筑形式及风格各不相同,其中寸姓祠堂最特                别,其三开间大门建成中西合璧的造型。

牌坊:在封建时代是为表彰节、孝、寿的,也是古镇的重点点缀。和顺老牌坊原有9座全毁于“文革”,如今和             顺的牌坊为复建。

月台:是半月形或扇形的平台,多筑于各巷道口或祠庙前,有的还有照壁。月台一边用石料砌挡土墙,往上形成           平台,并用石栏杆围护,台面则用石板镶筑。

双虹桥:三台河上的两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石拱桥,形如彩虹,故名双虹桥,是古镇的主入口。据说建于清道光年间。

洗衣亭:由4根石柱支撑一片屋顶,屋顶为歇山式,屋角翘起。造型轻盈。建于水中,基础为石条。可以走人、                搁物、淘米、洗衣,既方便又安全。洗衣亭为和顺所独有。

千手观音古树群:位于张家坡的千手观音古树群,由七棵拔地参天的百年古樟树组成,其中五棵沿一直线而列,近观如绿色华盖,擎天巨伞,远望似千只手臂向四周展开,神似传说中的千手观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