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檐用砖叠砌,上复实心半圆瓦垅及虎头瓦当。每面檐均嵌有砖雕兽头,
塔顶砌莲瓣宝瓶。
海城银塔,2003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省市文物部门对银塔进行了全面维修,2013年,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寻找银塔比较顺利,GPS导航从析木镇到接文乡,路人指路,沿着路一直走,看到这块立石“接文寨”也就看到前方的银塔了。只不过这座银塔,也不是想象中的银色。
寻古日记:
当我们驱车沿着山上的土路行进,远看析木石棚像一座方形的桌子,当我们直达山上一片较为开阔的平顶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巨大的“石桌”是那么的令人惊奇震撼,威风凛凛。
析木石棚是由六块打磨光滑的花岗岩板组成的。一块铺地,三块为立壁,一块做棚顶,一块小石板为南门。棚顶的石板最大,其建筑形状很像一间小屋。
石棚规模宏伟壮观,神奇而令人惊叹,被称为巨石文化,有的壁石或盖石重达几吨或几十吨,它的开采、搬运和架设,让人感到十分好奇,因为在那个远古的时代,完全靠人力来完成,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工程。石棚的建造,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建筑物,即初期奴隶社会和发达奴隶社会时期的产物。三库色面对如此神秘的古建筑,开始了联想,猜测是不是借用堆土垫石,一点点地抬高石板呢?即使那样也是个漫长而艰难的工程。
海城银塔为六角九级,密檐实心砖结构,位于海城市东南25.5公里接文乡西塔子沟村北的山上。银塔于1953年进行修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下原有妙德寺,又称银塔寺。也在文革中被毁无存
金塔和银塔并不是想象中的双塔,它们不仅地理位置相差50多公里,而且建造的年代也不同,外形和构造以及塔身的雕饰都有很多差别。
当时并不知道这里要有铁塔,位于海城东南20公里析木镇西北角,建于金代,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城三塔,由于我们的疏忽,很遗憾遗漏了铁塔,据说铁塔近距离银塔5公里,而且很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