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金塔,是辽代八角十三级实心的密檐塔,位于海城市析木镇羊角村西的山坡上,距今屹立约千余年。

因塔曾有金顶而得此名,如今已不见塔刹存在。金塔远看巍峨耸立,整体外形的塑造端正。
近看金塔满目疮痍,不仅仅印痕着风吹雨打的沧桑岁月痕迹,还布满着人为破坏摧毁的累累创痕。很难想象那些“到此一游”的不良之人,是怎么攀爬塔上,将名字乱刻于塔身,将不文明行为明示给天下的。
围绕着金塔转了几圈,依稀可见塔身细部装饰的精美雕琢。塔身的第一层塔檐下有砖雕斗拱,每面明间三朵,转角一朵,为三铺作七晒斗拱。
金塔佛龛内的座佛无一幸存,不知为什么塔身上的宝帘保存完好,其上的“飞天”也几乎保存完好,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只见“飞天”轻盈活泼。它的全部雕刻或以生动流利见长,造型优美,形象逼真,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金塔八面塔身每面都有一个佛龛,而佛龛内都是“空位”,其中的座佛都不翼而飞不知去向。而“座佛”两边立有胁侍,无一例外,全部成为“断头”胁侍,只是从服饰上欣赏曾经的精美雕饰。
金塔的基座系两层须弥座。
上层须弥座每面中央均雕有半身雄狮,只见雄狮形态各异,性格凶猛,势若吼哮,宛若腾越欲出的猛狮。
非常欣赏这些雕饰的雄狮,这只宛若笑傲神州、气吞山河的狮子,俯视眺望着辽阔的大地。
宛若一只乐观派的笑狮。
仿佛是一只即使被逆境撞破了头,也要笑傲相对的不屈的狮子。
损坏最严重的狮子。据说面临山体的那一面,曾在1996年被人用爆破的方式毁坏三次。
金塔两层须弥座的各转角处,均有砖雕的力士像,肌肉隆起,造型生动。

这是上层须弥座唯一有幸留存较完好的一尊金刚力士像。上层是站立以背承托塔身的力士像,雕刻逼真精致。
这是须弥座下层8个力士像中,唯一留存较完整的。可以看到下层力士是跪伏负重的力士。也许毁坏者当时面对这么精美的雕刻,也尚存一丝不忍吧?

金塔下层须弥座上雕有乐舞人物,虽然也破损严重,但依稀可见有的弹箜篌(音:空候)、琵琶,有的吹笛、萧,有的击鼓,舞姿优美自然,衣带飘拂,皆栩栩如生。

基座与第一级塔身之间雕复瓣莲花。

金塔塔身八角为仿木砖砌圆柱,柱顶有砖雕斗拱,每面有辅间斗拱一垛。

金塔的13级密檐。塔身以上占全塔大部分的13级密檐部分,是随着高度将每一层出檐深度都向内递减,直至塔顶结束。

金塔周围有很多小鸟驻守着,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多少年代。
金塔于1963年9月就已经为辽宁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金塔周围并没有看到这个“标志碑”。2000年至2004年,省市文物部门对金塔塔基塔身、塔尖进行全面维修,2013年3月5日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的“标志碑”也没有很好地安放。

金塔前临水背依山,从金塔俯瞰羊角峪村的田野风光,初春的细雨滋润着大地,春天将播种出更美丽的原野风光。

金塔周围林木茂密,密草如毡。这里有很多鸟儿在茂密的灌木丛中飞来飞去,金塔仿佛就是它们的家。看到有资料说金塔高31.5米,也有说金塔高13.5米的。我们目测金塔有10多米高。
终于一睹海城金塔的尊荣,我们捡到一块代表着这里地貌纹理的小石块。

返回这座“双孔”的小桥,我们去寻找另一座金代塔——银塔。
行摄日记:
海城三塔,只可惜这次没有去寻铁塔。
海城金塔是海城三塔之首,位于海城市析木镇西北2.5公里的羊角峪村,金塔坐落在村子西山的西北山腰上。根据金塔的整体形制,技艺手法及塔座人像的契丹装束特征,该塔被认定为辽代建筑。1963年9月被任命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曾对金塔基座进行维修,
塔北曾经建有“金塔大禅宝林寺”的寺庙,又名金塔寺,始建于辽代,明代重修。
金塔因为交通不是很方便,又没有可查的路书可寻,只好到了羊角峪村向村民问寻,根据村民指导的大致方向,村子西边是一大片荒野,隔着一条河可以望到对面的山,我们在荒漠中,看不到人影,问不到路,只好一路探探寻寻,走走停停,终于行驶到河边,然后决定沿着河边向北行驶,继续寻找着村民描写的河边小桥。终于找到了一个不起眼儿的小桥,过了小桥我们选定了岔路中的一条路,直奔西边的山脚下,只见一扇紧锁的大门和围栏。挡住了可以上山的路。我们喊了好几声无人应声,环顾四周也没有看见人影,仿佛我们两个人的世界。举目四望依然看不到传说中的金塔。
又是几番周折,依然没有金塔,天下着小雨,我迷茫了,打起了退堂鼓,可是三库色却很执着,认定这里就是金塔所在地,只是一步之遥不能放弃。当我们回望小村子时,发现有辆工程车,于是我们连忙往回行驶,直奔工程车去了。可是司机是外地人,他引荐我们去询问采石场里的当地人。仔细的询问之后,我们重新驶向西山脚下,然后沿着山脚下的颠簸的小路向北环行,终于在行进了大约300米左右,看到了山坳之间露出一半塔身的金塔。
我们喜出望外,终于找到了金塔,春雨很理解很知趣地停了,于是我们仰望着金塔,一路攀上,忽然惊飞一群小鸟,后来发现这里好多的小鸟啊,我兴奋地换了长焦头聚焦山野丛中,有北红尾鸲、金翅雀、大山雀、棕头鸦雀、白眉鹀、伯劳等留鸟,看来初春的季候,候鸟儿还没有迁徙过来。拍鸟是很耗费时间的,我重新换了镜头,围着金塔转了几圈,仔仔细细地打量拍摄着这座恢弘的辽代金塔。
眼前的金塔,并不是通体想象的金色。环顾一圈也没发现有金饰,原来塔的顶部曾经是金顶而得名。2004年,辽宁省和鞍山市文物保护部门对金塔进行过修缮。
文革期间,不仅金塔旁边的金塔寺被毁,金塔也受到严重破坏,刹杆、宝珠、相轮都已不存,塔顶、塔檐、浮雕画面也已残缺不全。如今已看不到塔刹了。唯有古塔傲骨雄风仍然屹立在大地上。坐看河水长流,四季变迁。
拍摄地点:辽宁省海城市羊角峪村西
拍摄时间:2016年4月2日
加载中,请稍候......